軍郵實寄封市場價格節節攀升 如何鑒別真假 |
發布日期:10-01-27 08:26:4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深圳商報 作者:劉瓊 |
國外留學的中國學生。上世紀80年代,國內盛行集郵,留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到處找郵品,有一部分罕見的軍郵隨著留學生的歸國而開始在市面上流行。” 另外一實寄封也是由留學生帶回來的。該信1953年11月3日從朝鮮板門店寄出,經由北京,加蓋11月12日郵戳后再轉發至前捷克斯洛伐克。這是朝鮮戰爭停戰后,停戰協調委員會中一位捷克斯洛伐克軍官寄往家中的信。由于當年捷克斯洛伐克和中國同屬社會主義陣營,因此該信選擇從北京轉發而不是從美國或者其他國家。寇磊說,這種信件本來就很少,而停戰委員會代表的信件就更少了。因此,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我收到這件郵品是在1998年,當時花了5000美元。但11年過去了,現在也就這個價錢。”寇磊說,當年,留學生在捷克高價收到這件郵品,帶回國后,國內并沒有人愿意出價買下它。后來,該學生無奈之下以原價賣給了香港一藏家,經過一炒作,該郵品迅速升值至5000美元。“當時所有人都嫌貴,但我還是買下了。因為我想參加全國郵展,這樣的郵品是構成一本郵集必不可少的展品。” 這本郵集“絕對不賣” 寇磊說,于他而言,收藏軍郵既是一種“軍隊情結”,但同時也是一個痛苦的過程。由于經濟條件等因素,上十萬一件的郵品他沒法承擔。有時,只能眼睜睜看著珍品被他人買走。收藏是講究經濟實力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寇磊只能“以郵養郵”,為此還低價賣掉了從小收藏的兩枚猴票。 盡管寇磊將積蓄都花在郵集《中國軍郵史》上,但這本郵集在國內永遠排老二,第一名是著名集郵家李曙光的《中國軍郵史1931-1953》。寇磊說,雖然無法超越第一名,但是為了充實郵集,他見到好的就會買。最近,他花20萬元買了一個軍郵郵集,只因為其中有幾件藏品他沒有。 寇磊的這本《中國軍郵史》現在價值上百萬元,問其會不會高價賣出。寇磊的回答非常堅決:“絕對不賣,這跟賺錢與否沒關系。這本郵集跟著我參加各國郵展,投入太多感情,已經脫離了物質層面。如果只是為了投資回報,大可不必拴死在軍郵上,有太多升值空間更大的投資項目。” 軍郵收藏還不夠“熱” 軍郵是專為軍隊發行、專供軍人使用的郵品。由于其不公開出售,因此和一般的用郵者和集郵者拉開了距離。這種神秘感使得軍郵成了集郵愛好者和藏家追逐的對象。軍隊在不同時期,使用的郵資物品不盡相同。其中,附有郵票、軍郵票的實寄封,更是真實地記錄了軍郵歷史,具有一定的歷史文獻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