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張
郵票小型張是面積較小的全張郵票,往往全張上只有一枚大型、印制精美的郵票,既可撕下作為郵資憑證貼用,又特別適宜收藏和欣賞,它是新中國郵票中一種較受郵人寵愛的郵票品種,其增值幅度明顯高于同期發行的其它郵票。郵市行情的好壞,其主要標志是小型張的銷勢如何。例如,1978年5月5日發行的徐悲鴻“奔馬”郵票,全套 10枚,同時也印制發行了5元面值的 “奔馬”小型張。
小全張
小全張是把全套郵票印在一張小型紙上的郵票。它的圖案、面值、枚數與同時發行的郵票完全相同,四周飾以花紋、圖案及文字。在郵局出售時,一般按面值,但也有高于面值出售的。按面值作郵資使用加價部分不能充作郵資。中國第一枚小全張是中華郵政1941年發行的 “節約建國”小全張。
小版張
郵政部門為滿足集郵者需要,在發行的全版張之外另印制的小開張郵票。小版張四周一般印有邊飾或特定的文字與圖案。其特點是:所含郵票枚數比全版張少;郵票的面值、票幅、刷色與全版張相同。如1980年發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展覽會》紀念郵票的 12枚小版張、2000年 1月29日發行的《春節》小版張。
大版張
大版張郵票,也稱“郵局全張”,是指郵票廠印制完成后以成品形式打包出廠,正式交郵局出售的整張郵票。大版張面積較大,全張枚數較多,小版張面積較小,全張枚數較少,一般在12枚以內,“小版張”被標為“版式2”,“大版張”被標為“版式1”,小版做的會比大版精美,尤其是票邊,收集小版的人會多一些,小版的發行量會小于大版,但大版多用于拆單零售。
小本票
小本票是由數枚相同一面值或多種面值的郵票,連印在一起裝訂在小本冊內,稱小本票。小本票上的郵票與原郵票的圖案、面值、刷色均相同,只是由于裝訂裁切往往有一邊或兩邊、三邊無齒孔。我國最早的小本票是 1917年中華郵政發行的 “中華郵政郵票冊”內裝有“北京老版帆船”郵票;新中國最早的小本票是 1980年發行的童話《咕咚》小本票。
特種郵票
在許多國家是指有特殊用途或特殊作用的郵票。我國的特種郵票是指紀念郵票和普通郵票以外的特定選題為圖案的郵票。它的范圍很廣,包括自然、歷史、文化、藝術、社會、政治等各個方面。1951年 10月 1日,我國發行第一套特種郵票《國徽》。
作者:尤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