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是怎樣煉成的 |
發布日期:09-03-17 10:33: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上海世博 作者: |
明的PCV或高密度聚乙烯合成紙的材料薄膜,再安裝展館的外部材料。展館外部、入口處的地面和展館內部都覆蓋著一層浸漬木地板(俗稱強化地板,經熱壓、成型的地板)。
芬蘭館:綠色設計+綠色施工 綠色施工是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兩者缺一不可。但長期以來,人們對綠色建筑的評價卻僅局限于對建筑物的設計和建筑成品各項指標的評定上。芬蘭館就將建筑綠色施工視為邁向節能建筑的第一步。
芬蘭館內景效果圖
3D計算機模型將被用來輔助芬蘭館的整個建造過程。展館的垂直承重結構由鋼材制成。正面由窄體元件組成,將在現場進行組裝。水平結構由木質框架元件組成,地板則由板塊拼成。外部正面將使用富有現代氣息的鱗狀花紋紙塑復合板,這是一種工業再生產品。中庭墻壁以及二層的一些墻壁由織物覆蓋,并可用透明織物覆蓋中庭,樓梯和電梯為獨立元件。全部建筑元件在進行制造的時候,就必須保證建筑建成后能被分解和再組裝。 在芬蘭館建筑設計師郭泰睦看來,展館的主要宗旨在于營造一種“美好生活”的愿景。美好生活的六大要素分別為自由、創造力、創新、社區精神、健康與自然。展館作為一個舒適而激發靈感的微型城市,本身就要成為健康環境的典范。 西班牙館:綠洲竹籃天然降溫 上海世博會西班牙館建筑將富有濃郁的地中海畔“斗牛王國”的風格。其外觀宛如一個流線形、不規則的“柳條編織的籃子”。
西班牙館效果圖
它的設計者為西班牙著名女建筑師貝娜蒂塔·塔格利亞布。她認為,世博會主題有關“城市”和“可持續性”,“這其實是任何一個希望對改善人的生活有所幫助的建筑師所關心的話題”。所以,她在設計上也試圖尋找一種能被所有人理解的方式和材料。 西班牙館實體結構將以鋼建筑材料為主,外墻將覆蓋有西班牙風格的柳條編織品,并借助西班牙不同地區能工巧匠之手,展示瑰麗的民俗圖案。建筑材料以環保材料為主,“這樣的設計不僅方便了日后的拆卸,也可以讓自然光可以隨意的透過鋼管和柳條射進室內”。 此外,從內部看來,西班牙館也是一座地道的綠色建筑。在總面積達8000平方米的大廳內,考慮到節能,展館內部主要使用了竹子和半透明紙作為材料,頂部則使用太陽能板。設計方案也考慮到了上海臺風、梅雨和高溫等氣候因素,“建筑非常牢固,而且場館設計也考慮到了如何調節室內溫度”。 日本館:會呼吸的展館 上海世博會日本館參展主題為“心之和、技之和”。這是一座“會呼吸的展館”,將與自然共呼吸,似乎延續和繼承了愛知世博會的主題理念,并融入上海世博會主題,使兩者完美結合。 日本館設計方的信條始終包含著重要的一條——“我們一直在節能、節材、節水、可再生能源和保護環境等各方面探索更優化設計。”
日本館效果圖
展館外部由可發電的超輕型薄膜包圍,而展館內將使用循環式呼吸孔道等最新技術。環境控制技術的使用,使得光、水、空氣等自然資源最大限度得到利用,透光性高的雙層外膜配以內部的太陽電池,實現了高效導光、發電,可以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 在結構方面,由于日本館采用了屋頂、外墻等結成一體的半圓形的輕型結構,使得施工上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其中一部分將展示節能技術、凈水技術等尖端科技。 《城市最佳實踐區篇》 滬上·生態家:零能耗 綠色亮點:充分融合了傳統生態手法,集成應用了“節能減排、資源回用、環境宜居、智能高效”等四大領域的低成本適用技術和部分前瞻性技術,生動詮釋了最佳實踐的生態環保理念。
滬上·生態家效果圖
“滬上·生態家”的原型是位于上海市閔行區的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