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是怎樣煉成的 |
發布日期:09-03-17 10:33: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上海世博 作者: |
“科技世博、生態世博”是上海世博會籌備工作遵循的重要理念。已經開工建設的世博園區中,新技術、新創意、新能源、新材料被大量采用。整個世博會將通過一連串的建設,努力營造一個“藍天白云,水清地綠”的良好生態環境,最終體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
建筑是凝固的音樂,世博園區不僅僅是音樂,更是一幅綠意盎然的怡人畫卷。各種建筑、展館凝結著世博會所展示的科技與文化成果,反映著世博會所思考和前瞻的理念。它們代表著21世紀的建筑新思潮——節能、環保、綠色、和諧,將為21世紀的人居提供示范。 從已經公布的一些方案中,我們選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建筑,告訴大家:綠色建筑是怎樣煉成的。 《一軸四館篇》 中國館:綠色地標
中國館效果圖
作為東道國的國家館,中國館的設計理念不僅體現世博會的主題,也考慮到環保問題。 在中國館古典大氣的外部造型下,隱藏著許多環保新技術。何鏡堂院士表示:“我們在設計中國館時極度重視環境與能源問題,有一套完整的環境保護與能源節約策略體系,旨在以建筑表述‘環境宣言’。” 整個團隊正力爭將中國館建設成為上海世博會的“綠色地標”。 挑戰:調節室溫 應對:自遮陽體系,半室外玻璃廊 中國國家館造型層疊出挑,在夏季上層形成對下層的自然遮陽;地區館外廊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動式節能技術為地區館提供冬季保溫和夏季拔風;地區館屋頂“中國館園”還將運用生態農業景觀等技術措施有效實現隔熱。 挑戰:減排降耗 應對:節能照明系統,制冰技術 中國國家館在建筑形體的設計層面,力爭實現單體建筑自身的減排降耗。在建筑表皮技術層面,充分考慮環境能源新技術應用的可能性。比如,所有的窗戶都是使用低耗能的雙層玻璃。中國館的制冰技術的應用將大大降低用電負荷,建筑的節能系統將使能耗比傳統模式降低25%以上。 挑戰:節能環保 應對:通風性能,太陽能技術 中國館不僅通風性能良好,還采用了許多太陽能技術。中國館的頂部、外墻上會裝有太陽能電池,以確保提供強大的能源,有望使中國館實現照明用電全部自給。 挑戰:循環自潔 應對:雨水收集系統,人工濕地技術 在景觀設計層面,加入循環自潔要素。在國家館屋頂上設計的雨水收集系統,可以實現雨水的循環利用,利用天然的雨水進行綠化澆灌、道路沖洗;在地區館南側大臺階水景觀和南面的園林設計中,引入小規模人工濕地技術,利用人工濕地的自潔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為城市局部環境提供生態化的景觀。 世博軸:讓陽光傾入地下 作為世博園區最大的景觀軸線,世博軸是上海世博會在綠色建筑方面的一次大膽嘗試。除了在建筑造型及交通功能上的巨大突破,世博軸還蘊含了多項先進生態技術, 而不能將其視為單純的交通樞紐。
世博軸“陽光谷”效果圖
挑戰:綠色地下空間 應對:“陽光谷”和下沉式花園 地下空間給人的印象大多是昏暗與沉悶,然而世博軸的“陽光谷”使得這一問題迎刃而解。6個巨型圓錐狀“陽光谷”分別分布在世博軸的入口及中部,它們的獨特形態能夠幫助陽光自然傾斜入地下,既利于提高空氣質量,又能節省人工照明帶來的能源消耗。 當然,光有陽光還不夠,在世博會期間,“陽光谷”里還將迎來五彩繽紛的植物。通過精心的藝術打造,這里將呈現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下花園”,盡顯生態環保的魅力。 挑戰:調節室溫 應對:江水源、地源熱泵 除了生機盎然的“陽光谷”,世博軸還通過生態技術展現冬暖夏涼的宜人特點。設計巧妙利用這個巨大公共通道的下面樁基及底板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