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組織者做客"民生訪談" 交流市民如何參與世博會 |
發布日期:09-03-03 09:27:3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期的世博會按我的理解就是一種文明展,人類文明成果的一種展覽。比如大家知道的萊特兄弟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1904年放到世博會上來看,讓大家知道這個東西可以載人上天,上天一直是人的一個夢想,他告訴人們什么東西呢,你看我們人類水平到了這個程度。還有電話,大家排隊去看,排了三天才可以看到。以前我聽到聲音是人對人,怎么器物里面可以聽到這個聲音。我小時候,我父親買來第一架收音機,拿出來看,這個聲音從哪兒出來,它承載著什么呢?我們人類有這種智慧,可以把這個東西創造出來。但是到以后芝加哥世博會以后就變了,他出題目,出題目什么意思呢,譬如我們小學生做作文一樣,老師出一個題目叫命題作文。這次世博會的主題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就是一個看點,你到每一個展館去看,怎么表現“城市更美好”,論壇也是這樣,我覺得這個比較好。世博會看熱鬧,看門道,雅俗都要考慮到。
海濱:您提到是技術方面,或者是城市展館方面,節目方面有沒有特別之處。 許偉國:節目很豐富。世博會主要是看展覽,但它有另外一個主題活動,主要是各個國家的風情,各種文化的結合。我們到過很多國家,我想大部分市民不能到別的國家,利用這些天的機會,在3.28平方公里的面積里面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各種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包括我們56個民族不同區域的文化,歌舞、表演。有一些是經典的,但多數是廣場活動、群眾活動、歌舞類的活動。有幾個好處,一個是觀賞性很好、很快樂、很愉快,符合我們這個主題。第二個是它可以承載不同文化,可以進行一些交流,還包括我們上海本地的一些群眾活動,有秧歌、扇子舞,可以和群眾進行交流,所以看點還是蠻多的。 海濱:談到這個不僅僅是節目方面的,還有文藝演出,可能對我們最大的問題不在于錢,可能還在于時間,時間要自己調整,看什么時候能夠把自己的時間調出來,看世博會的東西。剛才許書記沒有提到中國館,目前的建設情況怎么樣? 許偉國:目前中國館的建設情況非常好。去年已經封頂,現在正在做進一步的建造和修飾的工作。中國館,首先去看它的外景,宣傳畫貼了很多,我陪了很多客人到現場去看,大家覺得很震撼。邊長是140米,下面是四根柱子,邊長是16米多,整個建筑是秦漢的一種建筑,就是中華文化的要素很明顯,一個是外型,第二個是顏色。歷屆世博會都有一個標志性建筑物,比如巴黎的艾菲爾鐵塔現在成了地標,甚至是歐洲的地標。比利時的原子塔等等。本來想世博會是不是也要搞一些地標,一定要去硬性地搞,好像也不大流行。這次設計中國館的時候有一個創意很好,能不能把中國的智慧凝結在里面,包括它的外形設計,一看這個設計應該是我們中華印記很深的,這種文化的承載很濃烈的。這是它的外型,還有它的內容。它的內容結合“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確定一條主線,就是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大家都在展示城市,中國人應該說很有資格的,我覺得應該是很驕傲地去講我們在人類城市文明足跡當中的中華民族的智慧。你看我們古代的長安,古代長安到唐代是全世界最大的了,到明清時間的北京,一直到改革開放現在的各大城市的發展。一路走過來,有很多看點。當然我們要處理好過去和現在以及未來的關系。我們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包括城市發展的文明史,但是也不要過于沉重,不要老是講過去。我們現在改革開放了,包括城市很多都發展起來了,老講過去不行,要把過去和現在結合,特別是21世紀以后,把我們現在這種改造城市的能力展現出來。 海濱:許書記講理念,我在這兒拼命猜想,里面是一個時間線呢還是有幾個墻,還是怎么樣,你們知道有什么具體內容嗎? 曉青:會不會有類似于愛知世博會之后出現的猛犸象的遺骸,美國“阿波羅”號登月時候的“月亮石”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