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砍掉豪華開幕式 揭秘“節儉內幕” |
上海世博會行政中心可能是當今世界最忙碌的辦公場所之一。每次走進其中的世博大廈,都會在電梯間看到一個小小的提示牌,上面寫著兩行字:三層之內,請您步行;少啟動一次電梯,可節電一度。 或許是現實生活中類似的牌子還太少,或許是小小的提示牌與龐大的世博項目反差太大。總之,兩行字映入眼簾,就有一種細微之處見精神的感動。 中國是第一個舉辦綜合類世博會的發展中國家,必須勤儉辦博;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實踐好這一主題,更離不開勤儉。申博成功七年多來,中國勤儉辦博的點點滴滴,正匯聚成一筆寶貴的世博精神遺產。 拒絕“花橋”和豪華開幕式 如何辦一屆勤儉的世博會,一直是對世博會組織者的一大考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上海世博會執委會主任俞正聲多次強調,籌辦和舉辦世博會,要在保證成功的前提下厲行勤儉,不必要的項目不要搞。 當年,為了吸引全球更多關注,中國的申博方案中曾有一座醒目的“標志性建筑”,即在世博園區的黃浦江上規劃建設一座“花橋”。后經論證,“花橋”建設費用昂貴,且實用性難以保證,這一方案隨即逐步淡出人們的視野。世博會組織者進而明確提出,不再追求建設“標志性建筑”,不搞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而是更加注重世博園區建筑的整體空間效果及其高效利用,把人類對未來城市發展的思考作為上海世博會最寶貴的遺產長久流傳下去。即使上海世博會最終有“標志性建筑”形成,也要讓百姓和歷史去評說。 隨著籌博進入倒計時,上海世博會組織者又“砍掉”了一個“精彩程度可能不亞于北京奧運會”的世博會開幕式方案。這一方案將寬闊的黃浦江兩岸作為表演舞臺,可容納幾十萬人露天觀看,場面非常壯觀。但是,豪華的開幕式并不是世博成功的必備條件,而開閉幕式等大型活動正是勤儉辦博原則的“試金石”。 據了解,目前上海世博會開幕式方案仍處于高度保密中,但脫離不開簡樸、熱烈的原則,也更接近于近幾屆世博會的傳統,規模不會很大。 世博園1/6建筑有“前世” 以往的世博會,基本上選址建筑在人煙較為稀少的城郊地區,世博園區基本由臨時性新建筑構成,會后即拆除。而上海世博會選址于中心城區,是將辦博與改造利用老城區相結合的一次“特例”,突破了世博會歷史定制。 近年來,這片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僅搬遷了1.8萬多戶居民的危棚簡屋,拆除了270多家企事業單位的陳舊設備和污染煙囪,同時保留了建筑面積達38萬平方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