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世博,上海如何感動世界 |
發布日期:08-11-04 11:13:15 作者: 新聞來源:文匯報 新聞點擊: |
美好的城市,必然有令人眷戀的城市文化。2010世博會時間跨度不過半年,但在此期間所領略到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很有可能在人們記憶深處停留數十年。接觸面較廣的華僑華人結合他們對各國文化的理解,希望上海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該建立怎樣的“中國印象”?
■上海-海之樹城市環境藝術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偉:讓世界看到一個“和諧”的中國“從1994年的芝加哥世博會開始,世博會不再是簡單地推廣一些產品和技術,而是開始向世界推廣一種理念、一種觀點、一種秩序。那年,芝加哥倡導的是版權概念。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給世界留下怎樣的痕跡?”專程為了“等候”世博會而從美國來到上海的胡偉偉特別希望讓世界看到一個“和諧”的中國。
她說,中國在發展、強大起來之后,不可避免地會讓一些人產生害怕和擔憂;因此,中國很需要藉由世博會這樣的世界盛會展現一些內在的東西,比如“和”。“中國講究中庸之道,中國蘊含著五千年文化的儒雅,她既不偏激,也不冷漠——這樣的中國哲學、中國文化的精髓應當通過適當的形式、借世博的平臺向世界傳播。”
在這個愿望的引導下,胡偉偉產生了一個建議:能不能為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設計幾個“副題”,比如,“你與世博會的關系是什么”、“你與自然的關系是什么”。她說:“通過這些副標題,我們可以引導所有的參與者思考‘我’與人、‘我’與自然、‘我’與國家等等之間的關系——主題的延伸,能夠讓人們更主動地理解‘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如何發掘“世博機遇”
世博會,是上海的機會、中國的機遇,更是世界的盛會。在世界經濟增速放緩、金融危機影響日深的今天,藉由舉辦世博會,上海能不能通過辦好世博會釋放出更多的發展空間?時刻關心祖國發展、家鄉發展的華僑華人思考得很深遠——如何發掘“世博機遇”?
■美國上海總商會會長方關君:上海世博會該催生屬于中國的世界品牌
|
上一篇:世博會助推"長三角"旅游一體化進程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