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識假幣 |
前是錢出了銀行柜臺,銀行就概不負責,F在只要儲戶取出錢后不離開銀行的監控區域,銀行還是認賬的。目前,儲戶在銀行取錢時,工作人員會先在驗鈔機上對錢驗兩遍,然后手驗一遍,再把錢交給儲戶。儲戶存錢也一樣。 據銀行專家介紹,向銀行投訴取到假幣的多數為老年人,而且都是在使用時才發現是假幣,沒有一例是在取款現場發現的。這不排除錢取出后被人調包的可能。儲戶無法證明錢是從銀行取出的,因此銀行不能兌換。專家提醒:儲戶取錢后最好在銀行的驗鈔機上再次辨認真偽。一旦儲戶離開了銀行的監控范圍,即使只有幾分鐘,儲戶再對鈔票真偽存在質疑,并想和銀行交換鈔票,銀行也有權不予受理。 少用現金防偽鈔 實事求是講,要讓普通老百姓人人學會看摸聽測,練就火眼金睛識別偽鈔,是不可能的。況且,市場上也不是所有的驗鈔機都能對假鈔“明察秋毫”的。 目前國內生產點(驗)鈔設備的企業大約120多家,其中只有少數企業的技術標準達到質檢總局的標準要求。國務院反假貨幣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人表示,目前只有少數驗鈔機的生產企業技術合格,市場甚至存在成本僅40元的驗鈔機。驗鈔機是假幣的“克星”,“克星”質量不過關,難保假鈔不蒙混過關。 面對這樣的無奈,筆者在采訪中也遇到一些防偽“自學成才者”,他們傳授的一些招數也頗有借鑒意義。 第一招:“惹不起躲得起”,少用現金多刷卡。日常開銷盡量在超市一攬子購買,并用銀行卡支付。平時購物、餐飲、旅游等也是能刷卡就刷卡。一來可有效防止偽鈔“擊鼓傳花”流到自己的手中,二來將現金購買貨幣基金或存銀行,還有額外收入,何樂不為? 第二招:實在要付現金,支付50元、100元大面額的鈔票時,當著交易另一方的面“唱票”,報出鈔票上編號數字的最后兩三位數字,以免對方“調包”。 第三招:避免“找零”,每月到銀行換取三四百元的5元、10元零鈔,在購買一些小物件時使用。 期待銀行更人性 在采訪中,一位王小姐告訴筆者,她在海口旅游時收到一張50元的假鈔,回上海后將其交到一家銀行,本以為自己是辦了一件好事,但過程卻讓她很不爽。先是排了20分鐘的隊,交上假幣后銀行工作人員沒有一句表揚或同情話不說,還讓她拿出身份證進行登記簽名,“收到假鈔已經夠倒霉的了,銀行的程序還讓我感覺自己像留了案底似的”。 目前市民向銀行繳納假幣的程序是:1.用戶到柜面向銀行繳納假幣,銀行會派出兩位銀行人員進行鑒別,只有當兩人都認定這是假鈔時,用戶才可繳納。2.用戶填寫一張表格,也就是一張繳納假幣的憑證。在表格上,市民需要填寫持有人姓名和身份證號碼等數據,其余的比如幣種、金額等由銀行人員填寫。3.最后銀行會復制一份收據作為市民繳納的憑證。 雖然程序上只是三步走,但是銀行常常排隊,市民少則等十分鐘,多則將近半小時。在辦理過程中,又是填表又是簽名。上繳假鈔全憑“覺悟”,銀行沒有絲毫獎勵。有些市民即使想繳納,也會因為覺得麻煩耗時而放棄。 央視新聞觀察員白巖松表示,我們現在銀行的一些規定是只要發現了假幣,沒有其他的辦法,必須交回銀行。也就是說,你交也是損失一百元錢,不交也是損失一百元錢。既然上交沒有任何好處,有的人就要鋌而走險,試著要把它花出去。對此筆者認為銀行應該進一步完善其金融服務,開出一個繳納假幣的窗口,方便市民。 他山之石 國外防偽各有招 美國會每隔5到7年更新防偽技術,因為在這段時間中,偽造者有可能就學會了這些技術。美國政府對該國錢幣更新的速度基本與此相當,例如在2008年美國在5美元的票面上作出改變,即林肯總統的頭像不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