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投資錢幣收藏 坐等升值 |
發布日期:12-02-12 08:50:5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上海青年報 作者:沈夢雪 |
余儒文 繪 “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投資賬戶是在2007年,那一年我大學畢業,剛參加工作。第一個賬戶存了自己攢下的3000元錢,懵懵懂懂地買了第一只基金。一晃五年,折騰了不少,學費也交了不少。經過幾次失敗的經歷,我總結出一條原則:理財,只做自己熟悉的。”作為一名奮斗在為自己生活打拼道路上的草根一族,林玟與記者分享了她的理財心得。 畢業工作兩年,在2009年底,林玟結婚了。剛開始兩個人的小家庭,壓力不是很大,但責任感明顯增強。由于老公也對投資頗有興趣,兩個人很快就得到了共識:“錢不是攢出來的,而是賺出來的。”所以,為了將來的美好生活,林玟夫妻立即將投資作為家庭生活的第一大主題。“我們根據各自之前的投資經歷,痛定思痛,決定去繁就簡,只做最熟悉和最喜歡的。考慮到兩個人還比較年輕,父母也有自己足夠的養老費用,暫無養老壓力,于是我們選擇了風險較高的投資來做股票。” 林玟和老公分別砍掉了手頭的一部分基金、黃金和銀行理財產品,只留下了幾只比較熟悉的股票。有了曾經的教訓,林玟時刻都在提醒自己“戒貪”,但說來容易做來難,每次到了關鍵時刻,她都忍不住想要再看看、再看看……后來,因為工作實在是太忙,為避免牽扯自己太多精力,她和老公商量,決定選擇懶人炒股的辦法“20%原則”。“這是老公的朋友教我們的,在購買一只股票的同時,算出預計賣出的價位,包含漲跌兩種情況,均為20%,之后只要毫不動搖地執行即可。雖然看起來很荒謬,但堅持操作了一年后發現,還是比較穩妥的,雖不說收益多少,但至少沒大虧,還省了心。” 而林玟手中做的另一項理財就是她自己最喜歡的錢幣。“因為受家人影響,從小就開始收集各種錢幣,現在更是將錢幣作為一種理財渠道。” 令林玟最得意的一次獲益就是在結婚前買的一套第三套人民幣。“我從2008年開始就關注起了第三套人民幣,一直覺得有很大的升值潛力,后來有了余錢,我就托認識的一些行家輾轉買到了一套第三套人民幣,價格1萬元。沒過多久,果然隨著錢幣市場行情的持續紅火,第三套人民幣一路走高,到去年7月,已經漲至近10萬元關口。絕對值得。”林玟說到這里,掩飾不住的一臉喜悅。在她看來,投資錢幣不像股市那樣天天盯行情,時時關心上市公司業績動向,只需要選好品種,然后靜等著往上漲就行了。“這可以說是典型的"懶人理財"。我有時還會向那些股市里并肩作戰的股民朋友們推薦這個品種呢。”她笑著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