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銀紀念幣樣幣評審工作中鮮為人知的詳情及特點(下) |
發布日期:10-03-16 08:28:5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胡福慶 |
接近的起跑線上。 5:經過對每次樣幣評審中專家講評的紀錄、整理、提煉、總結,相信一定能夠 找出金銀紀念幣樣幣評審工作中的規律性的東西,這對進一步參加金銀紀念幣樣幣競標工作是有極大益處的。 (六) 其他影響金銀紀念幣樣幣評審的因素 1:兩個造幣企業所報送的金銀紀念幣樣幣效果相當接近,評審委員也因每個人的眼光不同形成相同的表決票數,現場無法決出勝負。考慮到其他非評審原因來決定此枚樣幣的生產權。通常有這么兩種可能:其一、因質量完全一致都符合中標要求,評選票數相同,最終生產權經評委面對面評議交給中標機會較少的一方;其二,考慮到生產周期和制作進度,經全體評委表決同意,金銀紀念幣的生產權交由便于幣面統一生產的造幣企業。 2:政治題材項目樣幣競標,初選中標樣幣的新工藝應用未經過可行性論證,如若輕易選用,能否順利投入生產,具有較大的技術風險,且政治題材金銀紀念幣項目的影響面較大,一旦有問題或拖延發行日期,損失將無可挽回,也給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發行權威構成潛在威脅,在這種局面的支撐下,專家評委們的評審思維也將變得格外謹慎。但是,問題往往并不是評委專家提出來的,而是十分熟悉基層與會工作人員,是造幣方面的行家,他們應該是無名英雄,遇到這樣的情況,會議評審的重點將會放到比較可靠的待選樣幣上,最終會有一枚也相當不錯,但是鑄造工藝十分可靠的樣幣成為中標獲勝者。當然也不排除有的專家評委會十分尖銳地發現這個問題。無論是專家評委提出這問題還是別人提出這問題,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會議作出了正確的決定,保證了政治題材金銀紀念幣的正常發行。 一、 對金銀紀念幣樣幣評審工作的思考 中國金銀紀念幣能夠有今日的輝煌,自1979年始發第一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金銀紀念幣以來,保證了中國金幣事業的技續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在2000年中國人民銀行及時地引進了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金銀紀念幣評審機制。多年來的工作實踐證明,金銀紀念幣的評審機制是正確的舉措。但是,作為一種制度歷經近十年的運作,應當還會有相應的一些不足之處,應當還會有相對的改進完善的空間。某些情況的產生,是歷史進程中無法預料和無法避免的。將來的應對改進措施,也是可以逐漸摸索考慮的。 現狀之一: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