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金銀幣年號的研究(下)(孫景龍) |
發布日期:09-09-25 08:20:3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孫景龍 |
個階段: ①1987年以前為尚無“國標”的空白階段; ②1987~1996年上半年為“國標”的試行階段; ③1996年下半年起至今,為“國標”正式實施階段。 在第一階段之前,金銀幣的年號可以按約定俗成的做法處理; 進入第二階段后,即為過渡階段,應樹立規范使用的意識,并逐步走向正軌; 從第三階段開始,理應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切實杜絕有規不遵或遵規不嚴的隨意性及不規范現象。 比如,筆者在上文中談到的“特殊排列的年號”。其中2000年發行的“敦煌藏經洞發現100年周年紀念銀幣”,該幣系長方形,國名和紀念主題文字全部為豎排,其年號卻是由上至下排列,這是明顯不符合“國標”的。因為在2000年時已經執行《關于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規定》多年,其年號“2000”年應該按順時針方向轉90度排列,與豎排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念主題文字“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紀念”相一致。 此外,由年號問題還引發了有關爭議。如從2006年9月起始發的“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普通紀念幣和貴金屬紀念幣(第1組)”,其年號“2008”就曾引發了爭議。一方認為發行年號應刊“2006”,而刊“2008”就如同“早產兒”;另一方則認為刊舉辦年年號是國際慣例,也好比每年年底發行的生肖幣,當然要鐫刻舉辦年的年號。 筆者認為提前慶賀是正常之舉,而刻意將原本真實反映貨幣發行時間的年號提前鐫刻在幣面上,其做法顯然不妥。這個問題與我國每年提前發行的生肖幣貌似,但性質完全不同。論據是:由于每年的春節在公歷的1~2月,發行部門為了“趕趟”而提前規劃設計、鑄造和發行,目的就一條,即爭取在春節前面世。這種“提前”是合理的,能被社會所認同。故生肖金銀幣的提前發行是鑒于春節處于“不可抗力”和無法改變紀年方法的現實中的一個特例,提前發行是唯一的選擇。 為紀念某項重大活動,以往的做法是不等到舉行活動的當年發行,而是提前一年或者若干年發行。發行年號為實際發行年代,在幣面鐫刻重大活動的舉辦年份,如:1989年“第11屆亞運會金銀紀念幣(第1組)”,實際發行時間是1989年,幣面鐫刻“1989”,背面鐫刻了舉辦時間“1990”。到了1990年續發第2組時,實際發行時間是1990年,幣面即鐫刻“1990”,這是按組別系統規劃好的。當然,也有不成組別而分次發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