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美是再創作出來的 |
發布日期:10-01-05 16:25:4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朱純德 |
仍是目前金銀幣生產的重要手段,不能舍棄而只能不斷充實提高、不斷演繹。我認為我們的金銀幣浮雕水平有了極大提高,從金銀紀念幣發行之始到今天可以說是從“初中生”到了“研究生”階段。這段歷史積淀過程雖短,卻很豐富,是可以代表一個時代而光耀于后人千年、萬年的。 1、在對圖稿進行藝術定位、解剖、透視的審視、立體感的形象心中構成和裝飾韻律的大體確立之后,雕刻師即進入浮雕的實際操作、制作、再創造以及藝術升華的綜合階段。首先要把握好起位線。無論薄浮雕還是高浮雕都要有明確的起位線,起位線要和圖案整體稿輪廓線相結合。浮雕制作自始至終起位線要很好保持。作為一般的錢幣起位線最終不要低于幣的底平面,更不能深刻于幣的底平面(紀念章除外)。起位線并非一成不變,可以根據整體圖案的體積轉折而有微妙的變化。在浮雕藝術風格手法上,無論是體積按比例壓縮法,還是納光納陰法,或是凸體凹刻法,均與起位線不相矛盾。 2、高浮雕與薄浮雕,是中國金銀幣發展到今天在錢幣浮雕技術方面的一個新要求。過去多年硬幣浮雕總要求不能超過11道、13道,后發展到18道、21道、23道的高度。這和產量有直接關系,和邊部有直接關系。但是高浮雕表現力強,視覺沖擊力大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如果技術水平允許,生產制作高浮雕的金銀幣是新的突破。而研究高浮雕技術是當務之急。一位教授講高浮雕“不是一種圓雕切掉一半”,說明高浮雕仍是一種體現獨特的三維空間的浮雕。這里也有繼承傳統和創新的巨大空間,例如以石窟和02年博覽會為代表的銀幣都是為找到高浮雕金銀錢幣的獨特藝術語言所做出的探討。 3、金銀幣浮雕在制作過程中,往往要加快速度,從而縮短了油土的制作時間,很多工作交給了石膏形的處理。我認為趕時間可以,但藝術上要避免損失,尤其人物的刻畫應在油土上完成。這對于形象的準確、傳神,肌肉衣服的寫實、衣紋的質量、薄厚、軟硬、粗細、層次等,都是極為重要的。也是收藏家、研究者的審美多樣化、極至化所需要的,不能簡單化制作。所以對重要項目的油土型和石膏型的審查還是需要的。 4、“面面俱到”是錢幣浮雕的特殊要求,意思是要經得起現代電腦、照相放大的考驗。最近因制作“中華人民共和國貨幣”多媒體光盤,對金銀幣全部拍攝了一遍,有些重要幣都做了可放大5-10倍的技術處理。有些幣放大后還很好:輪廓、起位線、體積層次、細節轉折、眼神、手指、嘴角、鼻翼、上下眼皮、眉毛、毛發均很好看;但有的幣就很經不起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