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美是再創作出來的 |
發布日期:10-01-05 16:25:4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朱純德 |
一枚金銀紀念幣的發行,是要經過一個較長、較復雜的行程。首先要由中國金幣總公司在上一年先提出文字規劃選題方案,報經中國人民銀行貨幣金銀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審批;根據批準后的選題計劃,再由中國金幣總公司向造幣廠和社會有關設計公司征集設計畫稿。經過中國金幣總公司專家評審委員會開會評議、篩選出最好的方案,并繪制出統一的標準圖稿,分發給三個造幣廠同時去制作樣幣。三個廠的樣幣制作后,再由專家評審委員會評議、篩選,決出最后一枚最好的樣幣,報經上級領導最后審定。這樣一個復雜的審批程序,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可少的。所以一枚金幣的誕生不是某一個藝術家的單獨作品,而是融進了有關領導、金幣設計家、金幣雕刻家、金幣工藝技術專家和評委們的多方面智慧。但是制作主體則是金幣的設計家和搞雕刻工藝的藝術家、工程師們。 為什么用同一幅統一的、標準畫稿,通過幾個造幣廠的制作,會出現多種不同的藝術效果、藝術風格、藝術美感的樣幣呢?甚至有高低之分?這看起來是個不可名狀的神秘問題,其實是有規律可循。圖案設計是創造,而樣幣的制作是再創造。這個再創造是從平面圖稿走向立體,是從油土、石膏走向金屬成型過程,是創造出錢幣美的過程。其藝術與技術的創造與拓展空間是巨大的。我想就再創造中的幾個不能回避的問題談談看法: 一、 如何對待畫稿是雕刻師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1、首先要看明白主題,給主題以藝術上的定位。是政治題材,還是民俗題材,如是杰出人物,人物是什么朝代的、是什么身份、什么年齡、什么性格?如是建筑題材,是古代建筑還是現代建筑?……這樣你才能確定將要進行浮雕的是偏重于莊重性還是抒情性,從而找到幣面浮雕的手法和風格,找到每根線條和每個局部體積的藝術追求。如同是婦女形象,李清照要找出清秀、冷艷女詩人之美,而肖太后要追求有軍事家的帝后的高貴之美,還要有剽悍的內在力量。所以雕刻師對圖稿的首要任務是分析圖案,找到、找準畫稿的主題含義,再加上自己更深的理解注入圖稿之中。這時產生的創作激情是升華了的激情,是再創造的原動力。此時雕刻師腦中、手上的一切操作,就不是圖稿的簡單翻版,或簡單的復制。這時從紙平面到泥塑的立體過程,就是一種界限的突破。所以圖稿到做浮雕后的“藝術定位”是雕刻者的靈魂。 2、審視圖稿進入第二步,是解剖和透視的審視。這要求雕刻師,不僅懂解剖透視原理,更重要的要利用解剖和透視創造出新的藝術美感。一個好的雕刻師看到一個體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