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幣最大面額設計稿樣歷經八次報批的曲折歷程 |
發(fā)布日期:14-05-28 09:45:51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印鈔造幣 作者:梁建 |
![]() 周恩來、陳云針對總行上報的方案,提出的關于第二套人民幣十元券的意見。 ![]() 陳云批示“必須講究紙質之統(tǒng)一”。 ![]() 第二套人民幣10元券正面。 我國人民幣從一九四八年底至今已發(fā)行五套。回顧五套人民幣的設計歷程,黨和政府一向高度重視,特別是對于最大面額的人民幣設計,更是視其為設計工作的重中之重,這些從第一套人民幣最初計劃由東北設計最大面額1000元券就可以看出,只是因為種種原因,這張由東北設計的當時最大面額的人民幣最終沒能趕上第一套人民幣第一批的正式發(fā)行。從第二套人民幣開始,黨和政府便一直把這項工作提升到了國家高度。 以第二套人民幣十元券(最初為一百元券)為例。作為整套幣種中最大面額貨幣,從第一次上報中央審批到最終審定投入印制,歷時五年,歷經曲折,在整套幣種中耗時最長。回顧整個過程,便可以充分看出黨和國家領導人對于人民幣大面額鈔票的高度重視。分析其中原因,黨和政府之所以重視大面額鈔票的設計,主要是基于五個方面的考量。分析這些,既可對過去人民幣設計工作有所總結,更可對今后人民幣設計工作有所啟示。 國家領導層對于體現(xiàn)國家形象的鈔票設計高度重視 所謂鈔票,有“國家名片”之說。從陳云果斷否定中國人民銀行第一次報批開始一直到第二次,就已經高瞻遠矚地確立了人民幣設計高質量標準的基礎,明確了人民幣高質量追求的范本。 當時,新中國成立以后,全國范圍內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已經開始,整個印制形勢從支援大軍南下的超常規(guī)生產轉變?yōu)橛杏媱澤a,印制行業(yè)全面壓縮生產規(guī)模,生產任務量迅速減小。中國人民銀行領導認為,借此時機提出幣制改革、印制新版人民幣正是時候,既可改變戰(zhàn)時貨幣的種種缺陷,又可使幾千富余工人有事可做。于是迅速在1950年4月26日上報國務院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現(xiàn)在開始制版,兩個月可制成。”,“按照1950年的發(fā)行計劃,七月份即可全部印制完成而有余。” 報告上報到中財委以后,主任陳云經過認真分析,作出批示:“此事應該準備,但僅僅準備,不能草率。必須講究紙質之統(tǒng)一,圖案之適當,顏色之配備,秘密符號之擬制,這幾點為了防假。此外,票面之尺寸,票額大小,均須謹慎研究后才能決定,以后再經必要上級機關批準。請人行先集專家專門聽取意見,俟有比此件所述辦法更完備時,才作決定。請在三個月內準備好。”陳云的批示實際上指出了報告存在的嚴重問題:簡單、粗糙,帶有很大的盲目性。批評了原方案沒有從全局考慮。提出要認真思考、精心準備,制作出真正高質量的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的第一次設計報批方案總體上被否定。 1950年8月,經過認真修改,中國人民銀行提出《新幣印制計劃書》上報給中央審批。這是第二次設計報批。這份計劃書較之三個月前的報告不斷完善,可以說較系統(tǒng)、全面地就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印制問題進行了詳盡闡述。很快,中央作出批示:角券已無意見,可制原版,其他券別仍需繼續(xù)研究修改。此項工作從一開始就在陳云的要求下被納入高質量設計軌道。這充分說明設計“國家名片”在黨和政府心中的重要位置。 國家領導層對于國家金融安全穩(wěn)定的高度重視與審慎 1952年10月更改印制計劃充分反映了國家領導層對于金融戰(zhàn)線嚴酷現(xiàn)實的深度思考與沉著應對,反映出了國家領導層靈活多變的務實舉措。 1952年10月27日,中財委主任陳云結合當時形勢、經過再三考慮在寫給毛主席、周總理并黨中央的《關于新幣的發(fā)行與印刷問題》一文中,提出了更改各種主幣面額的問題,主要是:取消五十元券、一百元券兩種大面額鈔票,暫不發(fā)行十元券(但仍需設計),增發(fā)三元券。陳云的理由是:人民幣的設計,防偽是關鍵。鑒于目前國內復雜的政治經濟形勢和敵人搗亂破壞的現(xiàn)實嚴酷性以及目前我們實際能夠達到的鈔券防偽技術水平,應暫時取消發(fā)行大面額鈔票,將金融風險降到最低程度。中央采納了陳云意見,決定更改印制計劃,調整各種主幣票面金額及主景圖案。其中十元券(原一百元券)主景圖案為:工農兵圖案。 國家領導層對于人民幣設計主題思想的深刻理解 黨和政府對于鈔票主題思想的反復思考可以說體現(xiàn)出了國家領導層對于國際、國內形勢的政治思考和思想主張。第二套人民幣最大面額十元券工農主題的確定即是符合了當時的形勢要求。這些從第五次設計報批到第七次設計報批的曲折歷程可以清楚地體現(xiàn)出來。 1954年10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第五次呈文,將請?zhí)K聯(lián)代印的已制好的新版人民幣十元券圖案樣張上報給中財委,并說明:根據中央領導指示,工農兵圖案所代表的政治性和整套規(guī)格沒有變動,僅在工農兵三個人像的造型上稍加變動,使其更加顯得精神,充沛有力。這也就是最早確定下來的工農兵主題方案。 陳云經過慎重考慮于當天作出批示:現(xiàn)在是和平建設時期,作為鈔票票面最應該突出反映的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主題,更加需要強調的是工農聯(lián)盟的主題思想,因此,建議十元券正面主景圖案由工農兵圖案改為工農圖案或者類似的主題圖案。這是對第二套人民幣大面額鈔票主題思想方面最重要的改動。 1954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第六次呈文給周恩來總理和陳云、李先念副總理,上報修改后的十元券四種正面主題設計方案,并對各個方案的優(yōu)、缺點進行了分析,其中的第一種方案是:以工農人物為主體,表示工農聯(lián)盟,與全套設計稿配上很好。但問題是,現(xiàn)在中國還沒有已經定型下來的工人、農民雕塑。因此,只能從原設計的工農兵圖案中選取其中的工人、農民形象,加以修改而成。另外三種方案分別是:全國人大會場、工業(yè)化、和平主題。經過分析,中國人民銀行提出意見——以第一種為宜,請求中央審批。陳云副總理原則上同意,指示第一、二種都可試制圖樣,請總理批示。周恩來同意陳云意見,提出:十元券正面主景主題以反映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新中國政權性質為好。實際上肯定了第一種方案。 1954年12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第七次呈文給周恩來總理、李先念副總理。說明:工農圖景畫稿系最近由中央美術學院同志重新繪制的,工人、農婦的形象較為真實、健康,但農婦的神情尚不夠愉快,并感覺年紀稍大些,工人的目光及手指著前方的姿態(tài)亦感覺注意力不夠集中。如采用此方案需將畫稿上述各點加以適當修改,于明年一月下旬即可完成設計稿送請批示。周恩來總理閱后于年底作出批示:同意用工農圖樣,加以適當修改,力爭早日送出。根據總理指示,中國人民銀行放棄元旦休假,再次組織力量,按照工農聯(lián)盟的主題要求,對十元券正面主景圖案進行了修改。 國家領導層對于人民幣設計繼承與創(chuàng)新原則的準確把握 這些從中國人民銀行第三次設計報批即可清楚地體現(xiàn)出來。 1951年5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第三次上報中財委關于印制新版人民幣的請示報告《新幣準備工作報告》。報告說:根據1950年4月中財委對準備新幣指示精神,即先后建立了新幣設計組織,并聘請中央美術學院技術干部協(xié)助工作。關于票樣設計,是研究分析了各國現(xiàn)行貨幣,吸取了蘇聯(lián)及東歐新民主主義國家先進貨幣之特長,結合中國特征,在繼承已有風格的基礎上作了適當的創(chuàng)新,特別是在鈔票的民族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報告對新版人民幣全套票樣的設計特征和風景進行了說明。隨后,中財委做出批示:批準籌印新幣十一種,正面圖景系列中一百元券為:煤礦工人。五元券、十元券、五十元券、一百元券委托國外代印。對于全套票樣,周恩來總理有一個批示:(元券整體)圖樣不是很好,以改下為好。這是我們迄今為止看到的關于周恩來總理對于人民幣設計工作的最早的文字批示意見。 國家領導層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和嚴肅認真的實干精神 這其中,周恩來總理的每一次批示所體現(xiàn)出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堪稱典范之舉,值得我們后人認真學習和推崇,高質量地做好人民幣設計、印制工作。 比如:1952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第四次上報修改后的第二套人民幣主輔幣全套票樣。3月,周總理辦公室來電轉告總理指示:關于一百元券:票版圖樣繪得不如照片圖案,其中:農婦年紀太蒼老,要畫的健康美一些。工人還好些。軍隊戰(zhàn)士形象不夠英勇,手里拿的還是美式卡賓槍也不妥當。3個人的模樣像一個人,希望此圖重繪一下。總之,圖案可以用,就是繪得不好。作為一國總理,連士兵手中的槍都考慮得如此周到,可見其細致入微、精益求精的精神。 再比如:對中國人民銀行第七次設計報批方案的批示中,周總理對十元券正面主景圖案的工農形象的修改意見主要有:農婦的神情不如工人精神,眼神要改,尤其是左眼,眼皮要往上撩;圖章位置較原樣高些,標準位置是否可以下來1公厘,將來最高位置達到樣張那樣;正邊墨色發(fā)灰,較背邊色淺,正面下方花邊看起來好像發(fā)花;水文下邊單線花邊兩邊淺的少些。意見非常具體,細致到眼神的修改,可見周總理對人民幣設計工作一絲不茍的重視程度。 1955年2月1日,十元券版樣正式交付蘇聯(lián)。1955年3月1日,第二套人民幣公開發(fā)行。當天,發(fā)行了一分券、二分券、五分券、一角券、二角券、五角券、一元券(紅色)、二元券、三元券(蘇聯(lián)代印)、五元券(蘇聯(lián)代印)。而此時,作為第二套人民幣最大面額鈔票的十元券正在蘇聯(lián)進入緊張的制版階段。1957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9周年之日,第二套人民幣十元券公開發(fā)行。 歷時五年,歷經曲折,八次報批,終成正果。回顧這段歷史,我們深切感受到,人民幣設計工作的艱辛與不易,深切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為此而傾注的心血,更深切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于人民幣最大面額鈔票的高度重視。撫今追昔,回顧歷史,對于我們做好當前的人民幣設計以及各項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