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目光定格在沈陽——在沈陽故宮“撫近門”東沿線不遠處,如今的“大東路138號”,坐落著這樣一家企業——紅墻環繞、警備森嚴,透過正門向里看,可見翠柏蒼松掩映下的一幢紅色二層小樓,古樸、內斂,每一塊磚瓦仿佛都散發著歷史的風韻和金屬的光澤。這里,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造幣企業——沈陽造幣有限公司。
古樸的紅色主樓已經成為沈幣公司的標志
生根——同一方沃土
120年前,晚清的風云就在這塊黑土地上播下了洋務革新、技術進步的種子。為解決奉天制錢短缺,1896年8月23日,時任盛京將軍依克唐·阿奏請清廷設立的“奉天機器局”動工興建。1898年工廠開始轉入一圓、五角、二角和一角銀幣的批量生產,并為此特意從天津的德國禮和洋行購入了一批鑄幣機器和鍋爐。從這里傳出的蒸汽機的第一聲轟鳴,標志著全手工制造時代的結束。
沈幣,由此開創了沈陽近代工業的先河。
1896年,奉天機器局奠基
“奉天機器局”門樓
修復中的正門效果圖
1902年,奉天機器局從沙俄手中回歸奉天當局,被嚴重焚毀的設備經全部重修后又恢復生產,機鑄龍洋,開啟了中國錢幣制造的新領域;
1926年,兩次直奉軍閥戰爭,奉天貨幣大幅貶值,造幣事業再陷蕭條;
1931年,東三省在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下淪陷,為控制東北金融命脈,壟斷貨幣發行,工廠被仿照日本大阪造幣局的樣式重新改造;
1945年,解放戰爭的硝煙中,沈幣一路向北被迫撤離,最終落腳佳木斯,從事東北銀行法幣、東北幣的生產,為穩定東北解放區金融形勢,支援東北人民解放軍對敵斗爭做出了貢獻;
1948年,沈陽解放,造幣廠終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循著這些粗略的數字紀年,可以看到,在近代中國的每一個歷史時期,沈幣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跡。縱風雨兼程,縱百孔千瘡,沈幣的根已深深植入祖國大地,在漫長的歲月中汲取能量,等待著,陽光下的勃發……
上世紀50、60年代,沈幣工人在進行硬幣坯餅酸洗
上世紀50、60年代,沈幣工人在進行金屬條片精軋
上世紀70年代沈幣的熔鑄場景
茁壯——同一種情懷
當新中國的第一縷陽光與五星紅旗一同在東方升起,沈幣重獲新生。
在此后的60余年中,沈幣的生產也伴隨著共和國的發展與壯大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笨重的手工勞動到自動化、信息化、現代化的發展過程,日漸茁壯。
1949年,沈幣承擔了第一套人民幣五種面額、八個品種鈔券的印制任務,并因此成為唯一一家參與了新中國歷套人民幣生產的企業。1953年,中國人民銀行責成沈幣恢復金屬鑄幣生產,承擔新中國第一套流通硬幣的雕刻、可用合金試驗、硬幣規格研究等多項任務及生產籌備和試生產工作,沈幣又恢復了專攻“硬幣制造”的任務。
沈幣故事尋訪中,離休干部宋津民為我們講述新中國第一套人民幣硬幣的生產過程
1954年仲夏,一封裝有幾幅畫稿的密件從北京印制局寄達沈幣,由此開啟了新中國硬幣生產的新篇。據親歷者宋津民回憶說,廠里當時派他用機雕法操作試制雕刻原模。接到任務,宋津民“感到異常興奮,僅用七八天的時間就完成了油土塑型”,并得到了局領導的認可。1954年底,試制鑄模取得成功,人民幣壹分幣開始投產。后來,沈幣憑借造幣技術的優勢又為蒙古、越南、阿爾巴尼亞等國家制作流通硬幣。從此,硬幣生產在沈幣取得了長足發展。上世紀50—70年代,沈幣生產的援外貨幣
沈幣紀念幣產品,屢獲國際大獎
對飽經滄桑、重煥生機的沈幣來說,“為國造幣”已不僅是一句簡單的諾言,更是幾代沈幣人深印在心的情懷。
沈幣這棵大樹終于在共和國的懷抱里迎來了春天。
碩果——同一個夢想
如果沈幣120年的歷史可以用根的萌芽、干的茁長來表述,那么,這漫長的時光打磨出的無數錢幣精品則像沈幣之樹的葉與果,記錄著她的耕耘與收獲。
歲月打磨出無數錢幣精品,像寶石一樣在沈幣120年歷史中熠熠閃光
在眾多沈幣產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沈幣的“諸項第一”——“光緒通寶”第一枚銅質制錢、中國銅元十珍之一的第一枚銅元、新中國第一枚壹分人民幣硬幣、“建國三十周年”第一套金銀紀念幣、“建國三十五周年”第一套流通紀念幣、“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第一套雙金屬流通紀念幣、第一枚采用隱形雕刻技術的流通紀念幣、第一枚應用復合材料的流通紀念幣…… 細數這些不同時期的錢幣精品,也許能更好地感受到沈幣在中國錢幣文化傳承、造幣技術提升方面,扮演了怎樣不可或缺的角色;感受到在這些烙印著“沈幣品牌”的錢幣碩果中又傾注了多少沈幣人的心血,承載了怎樣動人的沈幣夢…… 120年,15次廠名變更,是中國近代造幣史的生動展示
彼時,仍在文字與光影中回望;此時,沈幣120歲生日已進入倒計時——修復中的正門已經初具規模、沈陽造幣博物館在緊張有序地建設中、功勛人物評選、沈幣故事尋訪正在進行,與此同時,新品普通紀念幣生產正開足馬力,多項基建、技改項目遍地開花…… 這些歷史與現代的交織中,無不體現著沈幣對傳統的敬意與感恩以及對前方的期冀與自信。歷經雙甲子的沉浮,站在轉型升級的“新常態”下,穩重博大的百年沈幣正以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懷揣不變的強國夢,充滿激情地開創著嶄新而美好的未來。
來源:沈陽造幣有限公司 作者:于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