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定貨幣的廢品與錯幣(丁一) |
發布日期:10-05-17 08:36:4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丁一 |
“中國京劇藝術”幾個中文時采用的是立式機械仿制銑床,不懂中文,模針少去一筆劃,至使原模少一劃,轟動全國,成為近幾年最紅的錢幣名星。而這枚《龍鳳呈祥》5盎司長方形銀幣的設計稿是完好、準確的,瑞士廠設計菲模也是對的,就是機械人工少去了一道筆劃。如果現在使用電腦加工,那么絕對不會產生如此低級的錯誤,也就不會有這枚廢品“錯幣”的歷史地位。
客觀地說:“錯品”最多的當屬中國郵票,當然那是另外一個儀題。如果仔細地了解一下中國法定貨幣的設計報批程序,那么,大多數期待錯幣的收藏家則會大失所望,因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首先,中國錢幣設計(除了普通紀念幣和金銀紀念幣)的設想和設計圖稿必須由中國人民銀行上報國務院審批,國務院初審通過后還要報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審查批準。如此繁雜的工作程序保證了中國貨幣的嚴肅性、可靠性。下面舉例第四套人民幣的設計報批過程,就可以讓大家實際了解一下大致工作程序。 1977年11月15日,財政部(當時中國人民銀行與財政部合署辦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行長任財政部副部長)上報關于設計新版人民幣的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