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個中國版的“阿里巴巴”故事(費東寶) |
發布日期:10-08-17 08:30:19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費東寶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8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1979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南中國的海邊劃了一個圈。他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陜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要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次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并頒布《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特區這個時代的驕子,終于經過十月懷胎,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早春呱呱落地。 30年過去,彈指一揮間。2010年7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金銀紀念幣1套2枚,包括1/4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和1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各1枚,以獨特的視角和巧妙的構思,向人們展示了“深圳精神”的風采,以及深圳特區30年的輝煌。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金銀紀念幣的正面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周邊環繞國名和年號,并襯以花葉繁茂的簕杜鵑花紋樣。簕杜鵑,又稱三角梅,是深圳的市花。她是一種常綠攀援狀灌木,喜歡陽光,花色艷麗,生命力旺盛,在深圳的大街小巷、山崗原野,幾乎都能見到她的身影。
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拓荒牛”雕塑剪影和深圳摩天大樓的建筑造型以及光束、禮花等裝飾設計。“拓荒牛”銅雕是深圳開拓精神的象征,為著名廣東籍雕塑家潘鶴的力作,曾榮獲1984年第六屆全國美展金獎。30年來,深圳人就是用這種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拓荒牛”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奮發進取,創造了“深圳速度”、“深圳效益”和“深圳奇跡”。 在金幣圖案展示的4座主體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地王大廈”。1996年建成的“地王大廈”,髙384米,是深圳最高樓宇與標志性建筑,也是亞洲第一個高層主題性觀光游覽項目,世界第八髙樓。這座69層的鋼結構商業大樓,是中西建筑藝術融會貫通的典范,其建筑造型的設計靈感來自中世紀西方的教堂和中國古代文化中“通、透、瘦”的神髓,寬與高之比例為1:9,創造了世界超高層建筑最“扁”最“瘦”的記錄。 “地王大廈”固然傲視群雄,風光無限,但它左側的那座方形塔樓“國貿大廈”,可是深圳“德高望重”的元老。深圳人說:“80年代看國貿,90年代看地王。”這座由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53層(包括3層地下室)大樓,高163米,于1982年破土動土,當時創下了“三天一層樓”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