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紀念幣中驚現批量背逆樣幣(孫景龍) |
發布日期:10-11-19 08:26:2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孫景龍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0年11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驚人發現】 2010年4月筆者閑暇之余細數自己的錢幣藏品,無意中發現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30周年流通紀念幣樣幣竟然背逆約15°(如圖)。人民幣樣幣數量非常稀少,倘若在樣幣中出現背逆樣幣,可謂“王中王”。 筆者深感此現象的錢幣學術意義重大,即刻進行了一番初步研究。 【初步調查】 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30周年,1985年10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鑄造發行了數款紀念幣(章),由上海造幣廠鑄造,具體包括:精制10元銀幣一、精制1元流通紀念幣一、普制1元流通紀念幣一、精制5盎司銀章一、普制1元流通紀念幣樣幣一。其中,普制1元流通紀念幣樣幣僅在全國銀行、金融、保險等單位定量派發,作為內部的“工作幣”(詳見筆者拙文《漫談流通紀念幣樣幣》)。該樣幣材質銅鎳合金,直徑30毫米,重約9.32克。用透明塑料盒裝,內嵌幣板為深藍黑色。鑄造數量不明。 背逆,一般會出現在天量般的流通硬幣或上百成千萬的流通紀念幣中。背逆情況的出現是造幣時因鑄模向右(或左)意外轉動而造成硬幣正反兩面圖案方向不一致,所構成的角度數差。從硬幣制造范疇看,這是一種殘次品,造幣廠會當廢品處理;但對于錢幣收藏界來說,則是一種難得的趣味品。這就是國家造幣行為與民間收藏之間存在的一項永恒的不可調和矛盾。數月來,筆者查閱了手頭的央行貨幣發行方面以及上海造幣廠的信息資料,均不見相關記載。由于自己僅藏有一枚此幣,出于謹慎考慮,筆者又與北京孫克勤老師、無錫殷國清老師等國內錢幣著名人士進行了聯系,廣泛咨詢和調查。其調查情況令筆者大吃一驚!據孫老師和殷老師等反映,他們也沒在意這個情況,當聽筆者這么一說之后,他們又專門查看了自己所收藏的新疆樣幣實物,結果全部為背逆! 至此,筆者雖不可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30周年流通紀念幣樣幣全部為背逆的結論,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在新疆樣幣中,出現了不可思議的一定批量的背逆樣幣。因系樣幣出現了“群背”,這是中國現代鑄幣史上的一個奇特現象,引起了筆者極大關注和沉思。 【幾點看法】 人民幣樣幣,是國家貨幣官方主管機關(分支機構)等單位檢驗、鑒別人民幣的權威工具和標本。在鑄造數量極其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