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叔叔拿著錢,對我把頭點,我高興地說了聲:‘叔叔,再見’……”這首名為《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的兒歌,將“一分錢”深埋到了我們的記憶中 。不過,要是換做現(xiàn)在馬路邊還躺著一分錢,你還會彎下腰撿嗎?勾起我們無限回憶的尚在流通期的硬分幣,似乎在不經(jīng)意間已到了“生存危機”的邊緣。
商家拒收、顧客不要 、銀行兌換不暢,那些我們耗費十多二十年積攢起來的硬分幣,靜靜躺在塵封的儲蓄罐里。盡管銀行表示,硬分幣仍是法定的流通貨幣,但在物價持續(xù)上漲的背景下,這些分幣的“流通價值”漸漸降低了。
-調查
3000多枚硬幣花不掉
今年剛剛清理出滿滿兩大罐子的硬分幣,讓家住福州北路的劉希全不止一次發(fā)愁。這些分幣倒出來堆了小半抽屜,劉希全前后數(shù)了三次,才數(shù)清楚這3000多枚硬幣的總值:157.66元。這150多元錢,劉希全花過不止一次,但除了一角錢以上的硬幣外,一分的、兩分的、五分的硬幣,一枚也沒有花出去過。而這并不只是劉希全一個人的煩惱。
分幣只能睡存錢罐里?
3000多枚硬幣,劉希全曾拿去超市購物,購物款上雖然有分值,但收銀員直接將分幣抹掉了;又拿去農貿市場買菜,菜販子那里最小的貨值單位也多是角;劉希全想過去銀行兌換,銀行要收取清點費,前段時間清點費取消了,但去了幾次銀行網(wǎng)點都讓他過幾天再來。
在島城一家國有企業(yè)工作的林小姐,自小就有收藏硬幣的習慣。從小攢下的硬分幣裝了好幾個存錢罐。當年能買到一根冰棍的兩分硬幣,她就有數(shù)百個之多。據(jù)林小姐介紹,她最后一次花硬幣是在去年,那是一次相當尷尬的經(jīng)歷。
“我從儲錢罐里抓了一把硬幣出來買菜,在一個攤位買了幾個西紅柿,一共2元2角。我給了她兩個一元的硬幣,又找了幾個分幣湊那兩毛錢,結果小販一看表現(xiàn)得很吃驚,那表情好像是說分幣都好意思拿出來花呀。后來小販說分幣不要,要了也沒用,直接把那兩毛錢給我省了。”打那之后,林小姐再也沒有花過分幣。
菜市場都不收分幣了
10月24日、25日,記者隨機調查了逍遙二路、南京路、鎮(zhèn)江路等農貿市場的20多位業(yè)戶,他們均表示不收分幣。在市區(qū)的主要大型超市,也都已經(jīng)不再對分幣找零。在藥店、醫(yī)院、書店、便利店、公交車、出租車等行業(yè),分幣要么是按“四舍五入”兌換成角,要么是直接舍棄,這些行業(yè)的從業(yè)者也表示,近幾年也沒有見到過拿著分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