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幣或提前“退休”另作他用 |
入收藏市場。 “身世決定硬幣的價值” 分幣在交易市場流通少了,但卻在一個地方多了起來——收藏市場。分幣,成了收藏家的獵物。 市民范先生就是其中一位硬幣收藏者,這位從集郵愛好者轉變而來的硬幣收藏者,至今已收藏了至少有上千枚各種年代的分幣。 “1953年發行的帶阿拉伯數字的紙分幣1分、2分、5分加到一起,面值才8分,但現在‘金貴’了,身價達到了200元。”范先生說,硬分幣同樣具有成千上萬倍的增值潛力,正因為如此,分幣成了收藏市場的香餑餑。 他告訴記者,物以稀為貴,硬幣的價值也是由其“身世”決定的,像1955年、1957年、1992年的1分,目前價值在30元上下,最高可達五六十元;1992年的2分,可以輕松賣到六七十元上下。一般來說,發行時間越早的分幣越值錢,比如,上世紀50年代的硬分幣,由于時間較長,價值較大。而上世紀90年代末的硬幣,雖然發行時間并不長,但由于發行量很小,甚至不參與流通,增值空間也很大。 并非所有分幣都漲身價 “我前段時間賣了幾枚2分的硬幣,是國家2000年發行的精裝硬幣,一共賣了500元。”與范先生同為藏友的崔先生,也用暴漲萬倍來形容硬幣投資,“分幣的珍品都是成千上萬一枚,就是普通的分幣,只要少見都能賣出好價錢,這個投資門檻低,很多市民雖然都是業余,但收益相當大。”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硬幣都能升值,確切說,大多數硬分幣是不具有很大收藏投資價值的。”崔先生告訴記者,作為收藏、投資的對象,分幣自然也少不了炒作。 范先生說,隨著分幣的“淡出”,分幣收藏、炒作將迎來熱潮,“分幣收藏市場假幣特別多,對市民來說,如果靠分幣來投資掙錢,風險并不小。”他提醒道。 禁止非法買賣流通 對于分幣的收藏和交易,記者發現,并不僅僅是范先生等收藏者說的那么簡單。 近日,銀行對網上流傳的《銀行公布硬幣回收價格》進行辟謠,在這份流傳甚廣的帖子中,1965年的1分硬幣被傳能兌換350元,1988年的1分錢被傳可兌300元。而據銀行方面表示,《銀行公布硬幣回收價格》子虛烏有,不管哪年的錢只能兌換相等價值的錢。另外,買賣人民幣是很容易觸犯法律的。我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禁止非法買賣流通人民幣。紀念幣的買賣,應當遵守中國人民銀行的有關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裝幀流通人民幣和經營流通人民幣,應當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 未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