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歲月見證——從“紹興建城2500周年大銅章”的設計談起 |
發(fā)布日期:12-10-12 08:45:40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馨予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2年10月下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紹興建城2500周年大銅章”(鎮(zhèn)紙型)由紹興品鑄金銀制品有限公司特別出品,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大師陳堅先生設計、雕刻。該套銅章一套兩枚,章面設計傾注了陳堅先生對故鄉(xiāng)紹興的深沉情感,并把紹興2500年的歷史以獨特的視角鐫刻在了銅章之上,是為“情”切、“意”重之作。
其中第一枚以黃銅為材質精心鑄造,其正面圖案為紹興最有代表性的八位著名人物頭像,按歷史遠近依次分別為:勾踐、王羲之、陸游、徐渭、秋瑾、蔡元培、魯迅、周恩來。背面圖案為紹興城標(泉:寓意紹興人民腳踏實地的精神和水鄉(xiāng)、酒文化的交融)與主題文字;第二枚以紫銅為材質精心鑄造,正面圖案選取了紹興八大名景的剪影,依次為吼山、大禹陵、咸亨酒店、東湖、八字橋、鑒湖、柯巖、戲臺。背面圖案為紹興城標(啟航:主體由船、帆、槳合成,寓意紹興人民萬眾一心)與主題文字。該套銅章分別以紹興的歷史名人和歷史遺跡共同串連起紹興兩千多年的蔥蘢歲月,他們見證了紹興2500年的成長發(fā)展,而2500年的紹興則以它優(yōu)秀寬廣的胸懷哺育了他們。這套章不僅意在紀念紹興建城2500周年的歷史時刻,還表達了現(xiàn)在的我們對于歷史的感恩與關懷。歷史,是我們存在的根。繼承歷史,懂得歷史,尊重歷史,是我們不盡的財富,也是未來發(fā)展的根基!敖B興建城2500周年大銅章”像一部濃縮的史書,把紹興整個兒托了出來,感其“情”,嘆其“意”,喜不自禁。 古城紹興,中國年齡最老的古城之一。據(jù)載,公元前490年,越國大夫范蠡受命“筑城立郭,分設里閭”,從此紹興便被砌進了中國古城史。而若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始,紹興至今則已有約7000年歷史。關于紹興名稱由來則始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吳越地置會稽郡,中途幾經(jīng)更名,直至南宋建炎三至四年(1129~1130)高宗避金兵暫駐越州,州治山陰為臨時首都。次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紹興”名由此正式命名,沿用至今。如今的紹興,經(jīng)歷了2500年的人事更迭、世事滄桑,依舊風華無限。 一草一木兼有情 紫銅章正面環(huán)形排列的一組紹興名景剪影,取材紹興名景實物,但經(jīng)過精心的設計和排列,不僅使畫面呈現(xiàn)出錯落有致的美感,還使景與景之間、景與整個章面之間有了某種對應和聯(lián)系,這使該章的設計融入了難得的美學觀照,還有了一種情感的張力。 從章面景觀布局看,總體呈現(xiàn)錯落平衡之感。取景占章面最多的東湖一景被置于下端,這從視覺角度看,該景被置于了離視線最近的位置,因此,該景的布局是有考量的。其兩側往上為橫向延伸的咸亨酒店和八字橋,兩景以形似于兩側形成呼應,正如戲臺兩側的吼山與柯巖以縱向延伸的相似形狀形成對照呼應一樣,體現(xiàn)出視覺美學上輕下重、遠小近大、遠疏近密的平衡原理。此種景觀排列還融進了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體驗,置于下端的東湖因章面黑色平滑的背景,使東湖仿佛徜徉了整個章面。那一側的烏篷船應是從這東湖悠悠起槳,從容穿過那曾經(jīng)踏響過無數(shù)宋人腳步的八字橋,劃向這一湖如鏡的鑒湖,當使鑒湖生出微微的漣漪,而柯巖奇秀的山林正在那前方綿延,這簡直就是一幅輕舟泛水、閑情山林之圖了。或者,那遠處的戲臺上正演著那一出出的社戲、紹劇、蓮花落,無盡的越音越調伴隨那欸乃的槳聲悠悠的飄過湖面,傳進幾千年的紹興人心中。因此,該章在章面布局中似乎隱隱地講述了一個有關紹興的故事,那是一段悠久的紹興往事。 一人一事載深意 黃銅章正面圖案設計風格與紫銅章基本一致,其選取了紹興最有代表性的八位著名人物頭像,并按歷史遠近順時針依次環(huán)列于章面,分別為:勾踐、王羲之、陸游、徐渭、秋瑾、蔡元培、魯迅、周恩來。各個人物皆是其所處時代紹興的著名人物,也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物。創(chuàng)作者選取這些各個方面和各個時代的紹興名人來表達紹興建城2500周年的主題是有其深刻用意的。 從設計排列看,一則整體上與紫銅章形成對照呼應,一致的幣面設計風格與等量的幣面元素,使整套銅章看起來簡潔和諧,更有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之感,對紹興故土的深情厚意可見一斑。二則以人物的依次排列使兩千多年的歷史歲月有了一種承續(xù)、一種延伸。又似乎昭示著一種卓越堅韌的精神將永不會消失。從古代政治家勾踐的“膽劍精神”、王羲之的書法精髓、陸游的詩人愛國情懷到徐渭的卓絕書畫,從近現(xiàn)代女性革命家秋瑾、教育家蔡元培、文學家魯迅到革命家周恩來,一部泱泱巨史,承載了千年紹興的興衰榮辱。他們,用他們的智慧與精神,點亮了紹興這片土地,而這片土地則用它的敦厚博大永遠地將他們鐫刻進它的胸膛,成為一種印記。 “紹興建城2500周年大銅章”還開創(chuàng)性的將鎮(zhèn)紙、銅鏡、銅章合三為一,具欣賞、收藏、使用三大功用,是不可多得的創(chuàng)意之作。其正面中間還鑲嵌帶孔圓頭,并系紅色中國結,不僅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而且喜慶、吉祥,同時又便于手取,是實用、漂亮的鎮(zhèn)紙形式。另外,在工藝方面,背面圖案使用了精磨、拋光等工藝,使其產生似銅鏡而又非銅鏡的視覺效果。而在雕刻手法上,設計師以黑白木刻板效果來表現(xiàn)人像與風景,不但具有相當?shù)男乱,而且顯得簡練真實。該“紹興建城2500周年大銅章”的直徑均為100毫米,共發(fā)行 550套(其中風景紫銅(ZF)500枚、人物黃銅(HR)500 枚,風景銀章(YF) 50枚,人物銀章(YR) 50枚),并配以精美的亞克力及浮橋設計的包裝,具有極高的欣賞、實用與收藏價值。 品“紹興建城2500周年大銅章”讓人的心里驟然升起一股肅然之情,因其用“情”之切,也因其載“意”之深。而其內部的包裝(黑色亞克力及紹興特色的石橋裝飾配合設計)不僅使銅章更有質感,還讓人突生一種觀感:那銅章就如當空明月,越過石橋,我們仿佛能聽得見潺潺的流水聲,仿佛沐浴在皎潔的月光之下,聽他們講述那一朝一代的往事,在槳聲欸乃中覽盡紹興幾千年的風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