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最后的銀元 |
發布日期:12-12-06 08:33:0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葉真銘 |
本稿刊載于《錢幣》報2012年12月上旬,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于《錢幣》報,轉載于中國集幣在線(http://www.ccbczpx.com/),謝謝!
筆者最近收藏到一枚1949年“新疆省造幣廠鑄”銀幣。該銀幣直徑39厘米,重27克左右。正面中央鑄面值漢文“壹圓”,周圍飾以嘉禾圖案,幣面上緣為“新疆省造幣廠鑄”,幣面下緣為鑄造年份“民國卅八年”,兩側飾以梅花星紋;背面中央為一圓圈,圈內為阿拉伯數字“l”及老維吾爾文“Dollar(元)”。上方為老維吾爾文“Xingjang Olkalk Pu| Kuyush Zawutida Kuildi(漢譯‘新疆省造幣廠鑄’)”。下方為公元紀年“1949”。(如圖)經查閱資料,得知這是1949年新疆解放前夕新疆省政府鑄行的銀幣,它是新疆歷史上唯一一枚以“元”為單位的銀幣,也是近代新疆鑄造的最后一枚銀元。
1949年國民黨政府濫發法幣及金元券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瀕臨崩潰。新疆省受累尤重,物價飛漲,惡性通貨膨脹一發不可收拾,以至于發行了我國歷史上面額最大的紙幣(面額60億元)。1949年1月包爾漢任新疆省政府主席,為擺脫危機、拯救已瀕臨崩潰的新疆經濟,計劃新疆地方金融與金元券脫鉤,發行在新疆省內獨立流通的地方貨幣。1949年5月20日新疆省政府宣布實行幣制改革,恢復實施銀元本位制,發行可兌現的新疆銀元票,恢復銀幣流通,切斷與金元券的聯系。為了滿足銀元票兌現的需求、提高新發銀元票的信用,新疆省造幣廠開始制造發行新版銀幣。因該幣幣面有鑄造年份“1949”字樣,故一般稱之為新疆“四九”銀幣。該銀幣以“元”作為貨幣單位。晚清以來新疆所鑄銀幣均以兩、錢、分為單位,即所謂“天罡制”,所使用平碼多為湘平。1939年在毛澤民主持下,發行了全省統一流通的不兌現的新疆商業銀行紙幣,貨幣單位廢除了沿用已久的“天罡制”,使用元、角、分制。但當時未鑄行銀幣,因此新疆“四九”銀幣是新疆歷史上第一枚、也是唯一一枚以“元”為單位的銀幣。這種銀幣鑄造較為粗糙。對外宣稱每枚含銀量庫平七錢二分,但“因(新疆省造幣廠)鑄造技術欠佳,(銀幣)重量多不一致,經中央銀行哈密分行抽樣衡量的結果,最重者僅及庫平七錢一分二厘,最輕者尚有不足七錢者”。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后,為安定民心、維護社會經濟穩定,人民政府同意繼續鑄造流通新疆“四九”銀幣。但將幣正面紀年“民國卅八年”改為公元紀年“一九四九年”,背面仍有“1949”字樣,故此幣又俗稱為新疆“雙四九”銀幣。至1951年10月1日發行印有維吾爾文的人民幣統一全省貨幣時,新疆“四九”銀幣才停止流通并被限期回收。 新疆“四九”銀幣版式較為繁雜。據收藏實物初步統計就有20多種之多,如漢字“壹圓”有實心、空心,阿拉伯數字“1”有尖足、方足,紀年“一九四九年”有開口四、閉口四等版式上的變化。因新疆“四九”銀幣鑄造流通時間極短,發行數量少,回收較為徹底,加之主要在新疆省境內流通,流出新疆省外者極為稀少,向為收藏者所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