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連載:流通硬幣題材的選擇與幣面設計(上) |
發布日期:12-12-05 08:57:3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www.ccbczpx.com 作者:齊云蘭 |
摘 要: 作為國家名片之一的流通硬幣,從很大程度上代表著國家的文化、特征和內涵。橫觀當今世界流通硬幣幣面設計所選取的題材設計的風格,通常體現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政治特點以及本國的特色事物等,從該流通硬幣的題材選擇和設計風格上能夠體現出它是出自非洲、歐洲、亞洲還是大洋洲等的大版塊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時更能體現各個國家的個性信息。因此,對硬幣題材的選擇和幣面設計是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流通硬幣,題材選擇,藝術取向,表現形式 。 一、分析當今世界流通硬幣題材的選擇與設計風格 流通硬幣用于流通,而流通過程比較復雜,它需要具備耐磨、耐撞、耐腐蝕、耐看和防偽等多種工藝特性,所以它對材質和設計題材的選擇要求比較高,材質作為為另外一個課題,暫且不表,我們先研究流通硬幣題材的選擇與設計。 在收集研究世界各國現行流通硬幣的基礎上發現,對題材的選擇上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區別,大的區域可以以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來劃分,從硬幣圖案的題材選擇和設計風格上能夠看出各個區域的大風格、大趨向,同時又因各個國家在這個區域所處地理位置特征、文化信仰和政治特點不同而派生出各個國家對流通硬幣題材選擇的同與異。 1、亞洲國家硬幣題材的選擇:亞洲是世界上發明使用并制造貨幣最早的地區。亞洲國家流通硬幣的幣面題材的選擇上比較簡單,以花卉為主流,設計較為單薄,多以單體素材出現較多,如我國的花卉系列流通硬幣、我國臺灣、香港的花卉系列流通硬幣、日本櫻花等流通硬幣、新加坡的花卉系列流通硬幣等。 對花卉的表現 硬幣題材大都以反映本國文化特點為出發點,我國的花卉系列都代表著各個花卉的性格特點,同時也是民族個性的一種載體;科威特、卡塔爾等國家因其地理位置處于波斯灣,幣面題材均選擇了海面與船舶;哈薩克斯坦、泰國等又以本國的文化信仰為背景進行選材等。不管是從哪一個面去選擇題材,從他們幣面的個性上就能夠窺見一斑其國家的個性特點。 對人文的表現 2、非洲國家硬幣題材的選擇:非洲位于東半球西南部,非洲國家印制的硬幣大多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其硬幣的背面多選擇非洲大陸特有的各種動植物為題材。非洲因其地域自然景觀比較獨特,各個國家以具有代表性的本土自然物體為題材。如坦桑尼亞100先令、200先令等硬幣,對幣面的幾只羚羊、獅子等動物的選擇和刻畫,足以讓人聯想到非洲大草原那些粗狂和奔放的特點; 對動物的表現 對經濟植物的表現 3、歐洲國家的硬幣題材的選擇:歐洲國家的硬幣題材能反映出歐洲的文明特點、本國的政治特點以及文化氛圍,同時也有通過動植物的刻畫來反映本土地域特點的。如瑞典硬幣的王冠系列,意大利1歐元硬幣選擇的達芬奇人體解剖圖,法國的10歐分、20歐分、50歐分硬幣選擇的播種者等; 對動物和文化的表現 4、美洲國家硬幣題材的選擇:美洲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美國和加拿大是美洲的兩個發達國家,美元和加元在世界上都屬于硬通貨幣,其他如哥倫比亞、秘魯和巴西等的硬幣質量也非常好,尤以巴西的硬幣設計最為精美。美洲國家對選材和設計風格上差異比較大其中以政治、經濟、宗教信仰以及本土地域動植物的選擇比較多。 對動物的表現 對人文的表現 5、大洋洲國家硬幣題材的選擇: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大洋洲各國發行的硬幣不僅種類多、幣面圖案多樣,且制作精致,如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新幾內亞等。硬幣題材多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動植物,通過這些題材反映本國地理和自然特點。 對動物的表現 對人文及其他的表現 觀其所有,對世界現行流通硬幣題材的選擇上可以粗略地歸納為以下百分比:對動物題材的選擇上約占50%左右,植物30%,人物約占10%左右,建筑等其他文化素材約占10%左右。其中,非洲、歐洲沿海地區、美洲、大洋洲等對動物的選擇比較集中,由此可以看出,動物作為硬幣題材被選擇的幾率較高,因為它們能夠代表一個國家的地域特點同時能夠體現該國對自然保護的意識,如加拿大的“2元北極熊”,澳大利亞的“1分的卷尾負鼠”、“2分的皺邊蜥蜴”,新幾內亞的“1托伊的蝴蝶”,庫克“5元海螺”阿爾及利亞全套動物幣,剛果的全套動物幣等。人物的選擇上女王頭像、國家元首等所占比重較大,對植物的選擇也比較多,如加拿大的1分“楓葉”幣,日本的“櫻花”、“梧桐花”等植物植物題材,新加坡的“絨球花”、“長春花”等全套植物幣等。對花卉的選擇亞較為集中,對體現本國民俗文化特征題材的選擇上歐洲較為集中。 二、我國流通硬幣題材的選擇方向 通過對世界流通硬幣的認識,不管是從政治、文化還是地域特點,我們國家的可選題材更為廣闊和豐富,但也會因此而糾結,究竟哪一方面的題材更能完整地表現我們的文化底蘊和民族氣質? 1、文化底蘊的表達:具有中國特色、代表我們幾千年文化積淀的經典素材,如:中國經典民居、現存世界文化遺產古鎮,傳統吉祥動物、吉祥圖案,敦煌壁畫,洞窟藝術,絲綢之路文化、茶馬古道文化等,瓷器、青銅器、瓦當等傳統工藝和裝飾紋樣等。這些幾千年積淀的文化底蘊,如何讓國人讓世界對之有更深更廣的認識并加以延伸?通過我們的國家民片! 2、民族個性的表達:梅蘭竹菊各有其個性特點,古代文人墨客寄托各種氣節與情思的載體,也能見整個民族文化對它們的認同性,如:富貴牡丹、清風菊花、君子蘭花、傲骨梅花、高潔荷花等; 3、環保觀念的表達:如今全世界最流行的也是最深入人心的就是環境保護,作為一個幅員遼闊、生長著各種世界珍稀動植物的大國,我們更有義務承擔起環保的責任。我國有很多特有的珍稀動物、珍稀植物,如:大熊貓、藏羚羊、白鰭豚、丹頂鶴、綠孔雀、金絲猴、紫貂、銀杏、水杉等,如果將這些動植物納入選材范圍,體現國家地域特點的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對環保工作的積極支持和維護; 4、偉人形象:偉人可以是政治領域、文化領域或科學領域的。 三、流通硬幣設計的藝術取向 有了題材,我們還要考慮如何設計。對比歐洲、非洲、大洋洲等國家的幣面藝術效果,體現本國本民族的個性特點的同時,他們的藝術效果更為強烈,雖然都是在“圓形”里找規律,但從幣面的設計上能夠讀出設計師用心之良苦。 流通硬幣用于流通,它的用戶是每一個人,從達官顯貴到普通百姓,從髦齜老人到幼小頑童,從大學教授到目不識丁,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審美的觀點,不管是俗是雅,他們有自己群體對美的認識的合理性。因此,我們對硬幣的設計應該做到雅俗共賞,尤其應該符合大眾的審美口味。因為我們的錢幣面對大眾,而這樣的群體用金字塔來表現時,普通大眾所占比列最大,這對我們很多“重口味”的所謂“藝人”來說,要將他們的藝術個性轉化為大眾審美,充滿了挑戰性。 通過對世界各國的硬幣設計的研究,硬幣的藝術更趨向于簡潔明快,用極少的語言表達極深的意境,雅俗共賞,關鍵要具備親民性,我們不可能為每一枚硬幣附上設計說明,設計不能對付,內容不能模糊,表現不可含糊,需要藝術體現但更要符合產品特點。分析我國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泱泱大國的政治特點,對我們流通硬幣的藝術取向上基本上可以用三個“重”字來概括:莊重,厚重,穩重。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