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佛結緣,從心開始——鑒賞中國佛像(開心彌勒、滴水觀音)紀念章

        www.ccbczpx.com 14-12-19 17:47:46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一直認為佛是一個神秘而神圣的稱謂,懂得佛法的人更是充滿了智慧和無窮的能量。但隨著閱歷的增長和對佛教的深入了解,我漸漸發現,其實佛離我們并不遙遠,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高深莫測,只要用心去體會、去感悟就能與佛結緣。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一套彌勒和觀音造型的“中國佛像紀念金章”,并由此開啟了一段與佛有關的精神之旅。
          這套以開心彌勒和滴水觀音為主題的紀念章,給人的第一感受就是滿滿的喜悅和慈愛。從整體設計上來看,開心彌勒紀念章和滴水觀音紀念章使用了異形的造幣工藝,這使得紀念章的外形呈心形和水滴形,與主題開心彌勒、滴水觀音十分契合,體現了設計者對佛像設計不拘一格的創意,以及對彌勒、觀音內涵簡潔直觀的詮釋,想必奇思妙想的背后,一定是設計者對佛教文化厚積薄發的理解與表達。
          回到紀念章上來,我們先來看這兩枚紀念章的正面設計。設計者通過高浮雕和淺浮雕工藝的結合運用,勾勒出彌勒佛和觀音菩薩在我們印象中那種和善、慈祥的經典形象。彌勒的服飾在我們的面前抽象化成佛龕,而佛珠則粒粒相連、顆顆可見,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觀音的服飾、頭飾則被雕琢得端莊大方、細致精美、層次分明,他一手托凈瓶、一手持楊柳枝的動作是那么的安詳、禪定。尤其是在鑄造過程中,彌勒的頭部、胸部和腹部這些最能體現彌勒形象的部位,觀音的面容、坐姿、手勢這些最能代表觀音形象的特征,使用了比一般浮雕高度更高的浮雕工藝,令整個他們的形象更為立體、生動、富有層次感。彌勒和觀音面部表情、手指、肚臍等細節,更是運用了陰陽雕刻的傳統技法,使得彌勒的牙齒清晰可見、雙眸明亮傳神、肚臍凹陷深邃,彰顯富態;觀音的鼻梁高聳挺拔、眉宇細膩柔和、動作從容不迫,盡顯神韻。

          紀念章上彌勒的那種笑容是如此的坦蕩、自然、毫無掩飾、完全發自內心,體現了彌勒菩薩慈善為本,笑對眾生的胸懷。而觀音菩薩閉目端坐,平靜面對一切的姿態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彌勒雙手中的佛珠整體上呈菩提葉形,區域內是彌勒菩薩笑口常開、慈顏善目的形象,惟妙惟肖的刻畫中,散發著感化眾生的特殊力量。觀音一手托凈瓶、一手持楊柳枝并把柳枝進行了夸張和修飾使之延伸至背面,襯托出了觀音坐像柔美細膩的層次感。看到這里,我們不免要感嘆,在小小的方寸之間竟能表達出如此之豐富的內容,實為難得。另外,金屬的特殊質感和高浮雕工藝的運用更是極大地加強了圖案的藝術表達力和感染力,讓佛像的形象更為飽滿、圓潤、富有立體感。此外,不拘一格的無邊設計也暗示著佛法無邊,創造性的心形和水滴形外觀設計與主題開心彌勒、滴水觀音相契合,也體現了人與佛結緣的美好心愿。

         


          再來看紀念章的背面設計。與其他佛像產品背面設計較為簡單有所不同,這兩枚紀念章的背面圖案也設計得相當精致、充滿了特殊的文化美感。彌勒紀念章的背面以正面佛珠的延續和特寫為主題,突出了佛珠的局部形象,由代表釋迦摩尼佛的頂珠、寶塔、元寶以及平安扣組合而成。在浮雕工藝的幫助下,這些佛教的重要法器得以完美展現,底部輔以蓮花圖案,恰到好處地起到了裝飾的作用,令背面圖案更加豐富和緊湊。另外,背面還有一段用梵文書寫的彌勒心咒,相信大家在看后,內心中會激起一股學習佛法的沖動和強烈愿望。的確,這一具有文化韻味的設計,無疑提升了該枚紀念章的文化收藏價值和藝術鑒賞價值。
          觀音紀念章的背面圖案主題是正面柳枝的延續和特寫,運用現代紀念章工藝沖壓在平靜、深凹的水面上刻畫出楊枝甘露滴落的瞬間,水滴泛起里淋漓的波紋,不僅體現的設計者的深厚功力,也展示出該枚紀念章生產工藝運用之精妙,更能體現出金屬質感的龜裂大地在雨露滋潤 過的畫面,象征著滋潤萬物,普度眾生的寓意。并在水紋底部隱現了篆體的“滴水觀音”既點明主題,又不破壞畫面清涼靜逸的意境。


          此外,我還注意到該套紀念章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亮點,那就是通過增加外圍金屬圈實現了其佩戴功能,既保證了紀念章的收藏性、又保留了金章的保值性,還能實現紀念章實用性,作為禮品饋贈也是很好地選擇。同時,金章的質量工藝技術標準完全按照國家造幣的標準執行,品種規格多樣(分為100克、50克、20克、10克、5克等5種規格),其中的20克、10克、5克均可實現佩戴功能,也讓這套紀念章成為了一個不可多得的典藏珍品。
          我想,佛緣是心與佛的交流。如果我們能收藏到這樣一套佛像紀念章,讓他們常常伴在我們身邊,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當我們在工作中感到巨大壓力的時候、當我們的生活不如意的時候,亦或是我們一帆風順、得意洋洋、驕傲自滿的時候,只要看到他們淡然、平和的微笑,我們就應該明白自己應該怎么做,怎么樣面對和處理工作、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挑戰。
          很喜歡友人說的一段對佛的理解,他說:“學佛是對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無處不在,修佛不在表象,而在內心。佛不是要我們崇拜他,模仿他,表象的相近并不能代表本質的相同。心中有佛,便是與佛有緣。”我想以此段話與大家共勉,讓佛常駐在我們心中,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和幸福!

        作者:曉文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