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精稀金銀幣是漲跌風向標 |
發布日期:12-05-25 16:07:4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上海金融報 作者:李思 |
的購買行為均較為理性,但那些珍稀品種或極美品相的錢幣,依然可以得到藏家及錢幣投資者的青睞,而這類錢幣目前在市場上并不多見,收藏者仍有惜售心理。 上海拍賣行人士分析認為,這種博弈在5月份應該還會繼續,表面上雖然減少了古錢幣的交易量,但也是整個市場向前發展的必經階段,對于初入門的錢幣愛好者來說,現在不失為一個低價買進“真品”的好時機。 “老精稀”板塊是漲跌風向標 錢幣收藏的涉及面非常廣泛,包括古錢幣、銀元、銅板、各種民國時期紙幣、流通紀念幣、現代金銀幣、第一至第五套人民幣、各種外國硬幣和紙幣等。 據一位長期“奮戰”在金銀幣一線的投資者介紹,錢幣數量如此之多,沒有任何藏家能盡攬所有。對于不同的收藏者來說,出手前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定位收藏的風格,或安全起見,或非精不藏。“最怕的是在安全品種和精品之間"青黃不接"的"尷尬品種",既不夠安全,又算不上精品,當市場做出調整時,首當其沖的就是這種"夾層品種"。” 不過,這位投資者也表示,這并不代表“夾層品種”就完全不值得收藏,最重要的是靠眼力來挖掘大眾型精品。他認為,金銀幣和其他收藏品、資本市場有類似的特性,都呈現螺旋式上漲。而“老精稀”(國內收藏界以2000年為分界線,將2000年前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統稱為“老精稀”幣)板塊的漲跌,無疑是金銀幣市場整體價格漲跌的風向標,呈現“大漲小回、率先調整”特征。 近幾年,“老精稀”板塊的平均漲幅在十倍甚至幾十倍,激活了整個金銀幣市場呈現大牛市格局。而去年,該板塊在大漲后,遭遇國內外獲利盤集中性拋售,出現了長達一年半的調整,金銀幣大盤一度群龍無首,諸多新品甚至出現跌破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的局面。所以,只有“老精稀”價格穩定,才有可能穩定金銀幣市場收藏者和投資者的信心,帶動和領導金銀幣市場重拾升勢。 對此,業內人士也指出,當前有利于金銀幣市場穩定發展的積極因素正悄然增多,但在進入收藏領域前,藏家和投資者應該做足基礎功課,具備一定的錢幣收藏知識,這對于錢幣的投資收藏和鑒賞非常重要,只有充分掌握各種錢幣知識,才能學會捕捉機會,挖掘各種尚未形成熱點的題材,在普通錢幣中發現珍品,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鑒定評估將成主流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的拍賣市場上,兩枚成色差不多,且同是2010年發行的銀幣1公斤銀虎。其中一枚被美國錢幣保證公司(NGC)評為70級,最終成交價為57500元(含傭金),另一枚則沒有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