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6日,由中國金幣總公司、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中國錢幣博物館共同主辦的2016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將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博覽會是我國舉辦的第二十一次大型國際性錢幣、收藏品及相關衍生產品的專業盛會。作為主辦方之一,中國錢幣博物館本著繁榮錢幣文化的宗旨,在展會現場隆重推出了“海路通絕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與貨幣展”。
在中西交流史上,除陸上絲綢之路外,“海上絲綢之路”更以其持續時間長,商品貿易量大,涉及國家多而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特別是在宋元時期,我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針的航海運用,全面提升了商船遠航能力,與世界60多個國家有著直接的“海上絲路”商貿往來。海上絲綢之路的興盛,促進了沿線各國和地區經濟的共同發展,豐富了當地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
作為商貿往來的媒介,貨幣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國歷朝的金銀、古錢在當時發揮了國際貨幣的職能,使古老的絲綢之路不僅承載著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使命,更成為了展示東西方貨幣文化的舞臺。
為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中國錢幣博物館精心策劃組織了“海路通絕域—海上絲綢之路貿易與貨幣展”,通過大量的圖片和實物揭示了從歷史深處走來、連接中外的“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歷程,再現當時絲路商貿活動的盛況,賦予古老海上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文化內涵。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