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八一”建軍節,由民間機構主辦的四川首屆紅軍錢幣展在成都通祠路39號舉行。此次展出了中國土地革命時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中央蘇區、鄂豫皖蘇區等幾大蘇區的紙幣、布幣、銀幣、銅幣、錫幣等五種貨幣共200多件,其中一級革命文物3件,二級革命文物5件,三級革命文物116件。
在現場,四川收藏家協會錢幣專委會會員張建新告訴記者,展覽中出現的川陜蘇區部分川陜銀坯板、川陜錫幣都是首次展出,“在川陜蘇區,錢幣發行材質最多:涉及紙、布、銀幣、銅、錫等五種材質,其中錫幣發行時間僅為1933年8月份到10月份,發行時間短,所以彌足珍貴。”按照當時的換算標準,一銀元等于30串,一串等于1000文,而一錫幣等于200文,“當時的3個銀元就可以買一頭牛”。另一種一級革命文物川陜銀坯板是專門用來制造銀幣的“底板”,一次性可以制造8枚銀幣。
四川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黃紹銀透露,像是這樣專門針對紅軍錢幣的展出,在四川尚屬首次。據了解,此次錢幣展僅開放昨日一天時間。
成都商報記者 顏雪 實習生 楚俊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