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金幣人” |
發布日期:10-01-11 13:56:2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張俊羽 |
中國金幣三十年征文二等獎
1979年,對中國人來說,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了30歲的生日;1979年,對中國人來說,那是一個春天,一個充滿生機、希望的春天—這一年,中央作出重大決策,在毗鄰港澳的南沿海地區正式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1979年,對中國金幣人來說,是一個偉大的開端—隨著中國第一套紀念金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金幣的正式發行,拉開了中國金幣迅猛發展的大幕。如今30年過去了,改革開放跨進了第30個年頭,這30年,是偉大祖國迅速崛起的30年,是我成長的30年,我擁有著一些刻骨銘心的記憶,這些記憶同屬于更多地和我一樣出生在70年代的人們。這30年,也是中國金幣事業從無到有、不斷成長的30年,但我想,中國金幣這30年的記憶,更多應該屬于那些為了金幣事業默默奉獻的前輩們。方圓間,金光閃現的是他們忙碌的身影,沉甸甸的金幣里凝聚的是他們無私的汗水。在他們的記憶深處,中國金幣發展的30年,那么清晰和深刻地存在著,中國金幣30年里鐫刻的,永遠是他們無比留戀的美好歲月。 中國金幣三十年,有他的身影 初見胡學源老師是在我剛到吉林集幣的時候,那時的我對錢幣的概念很模糊,也僅局限于平時使用的紙幣、硬幣及家里為數不多的流通紀念幣,胡老師作為公司特聘的錢幣專家對我們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雖然已經過去了近十年,但我仍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胡老師拿出了他近半輩子的收藏,從古錢幣到現代紙幣、從珍稀的流通紀念幣到金銀紀念幣,以及所有一切跟錢幣有關的各種小物件,讓人眼花繚亂。我們長這么大還真是頭一次看到那么多的錢幣收藏品。他從錢幣的歷史講到現代金銀幣的發展,淵博的學識、圖文并茂的講解、豐趣的語言組織讓我們這些門外漢對錢幣收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 還記得胡老師給我們培訓的時候說過的一句話:“干一行要愛一行,作為從事錢幣行業的營銷人員,你一定要從心里對它感興趣,只有這樣,你才會發現其中的無窮魅力,更深層次地去理解自己所從事的行業”。胡老師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在省錢幣學會工作的同時更是一名忠實的錢幣收藏愛好者。記得很清楚,他為了能購買到一枚“香港回歸第二組金銀幣”,曾經在當時位于北京琉璃廠的“方泉齋” 排了一夜的隊,說起這件事兒,胡老師還拿出了他當時收集的所有的海報、購買時發放的序號等紀念品,如數家珍般地給我們講述當時的情況,話語中、眼神里流露的那份情感,仿佛仍置身于當時熱烈的場景中。 如果說通過這次培訓讓我接觸到了胡老師那一輩金幣人,那么后來的再度合作,讓我對他們這一輩人為了錢幣事業孜孜不倦地付出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胡老師從省錢幣學會退休后,義務地定期為公司員工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設立專家免費鑒定日,定期為消費者免費鑒定幣品,積極配合我們舉辦各類錢幣沙龍、錢幣知識講座、錢幣鑒賞活動。不管到哪里,只要有相關活動,我們都會看到胡老師忙碌的身影,風雨無阻。按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為了我一生忠愛的錢幣事業,我樂此不疲”。時間長了,胡老師溶入了吉林集幣這個大家庭,就像我們的家長,潛移默化地熏陶著我們,讓我們也陶醉于這方圓之間。可以說,胡老師這一代金幣人經歷的時期正是中國金幣事業發展的初期,他們通過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奠定了中國金幣事業發展的堅實基礎。也正是有了像他們這些默默無聞地為中國金幣事業打基鑄樁的人,積淀了深厚的錢幣文化,才有了中國金幣今天的輝煌成就。 中國金幣三十年,有他的奉獻 前不久,為了更多地了解中國金幣事業發展的歷史,我曾經找到了省集幣公司的許俊奇總經理,很幸運,他抽出了不多的空閑時間,答應給我講講他從事錢幣行業這些年來所經歷的艱辛、感受到的快樂。對他來說,十幾年在錢幣行業打拼,其間的太多太多,真的不是用一個下午就可以講完的。但我依然從他的話語里感受到了他對這個行業的迷戀、熱愛。我也試圖通過其它途徑尋找他十多年打拼的足跡,可是所有獲得的信息卻讓我不知從何落筆。很多看似平凡的小事,就像一顆顆散落的珍珠,需要一條線把他們串在一起,當我從許總的講述中,一粒粒地拾起珍珠把它們串成一條耀眼奪目的項鏈的時候,我發現,這條線恰恰就是他付出半輩心血并將為之奮斗一生的金幣事業。 為許總沏了杯茶,耗費了他一下午的寶貴時間,傾聽著他緩緩道來這十多年所經歷的辛酸苦辣:從96、97年錢幣市場的火爆到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出臺之后的錢幣市場歸于冷靜;從公司改制停業期間的堅守到02年的煥然新生;從04年全國經銷商會議到成為首批特許零售商;從最初的年銷售額僅一、二百萬到現在的突破億元。其間所經歷的艱辛、困惑、愉悅、振奮,讓我眼前的許總更多了一層在其他成功人士身上看不到的獨特光暈,那種歷經風雨、打磨,深厚而豐潤的神采。 吉林集幣成立初期是人民銀行的錢幣服務部,可以說,是國家貨幣發行機構面向終端消費者最初的一個窗口,普通消費者正是通過這個窗口了解了紀念幣,許總也正是在這時候由吉林省人民銀行的中層干部踏足來到了這個圈子。 在服務部成立初期,許總憑借他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和對錢幣集藏行業特點的把握,在省內率先實行了會員制,成為了當時國內三家實行會員制的經銷商之一。最初雖然只發展了幾百名會員,但正是這幾百名會員,燃起了中國金幣在吉林省會員發展的星星之火。在97香港回歸之后,國家出臺了系列宏觀調控政策,錢幣市場也隨之進入了一段低谷,與此同時,銀行下屬經濟實體全面改制,致使錢幣服務社也停止了對外營業。那時的許總還在人民銀行擔任管理職務,可以完全不用理會這系列情況的發生。可是,他并沒有這樣做,他依然帶領著幾位留守的老同志,本著極其負責任的態度堅持為這些會員服務,從未間斷。正是有著對錢幣事業的執著和熱愛,讓他在最艱難的條件下一直堅守。堅守,兩個看似簡單的漢字,卻在他的錢幣生涯里熠熠生輝。 2002年,吉林集幣門店終于在歷經了兩年多的堅守后,重新煥發出了她的勃勃生機。2004年夏天,許總帶領下的吉林集幣迎來了在長春召開的“熊貓金幣暨全國經銷商會議”,正是從那次會議之后,中國金幣大直銷體系的逐步建立以及陽光工程的實施,成為中國金幣飛速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他深知這次會議對吉林集幣的重要性,前期籌備的大事小事都要親自過問,每天都要和我們一起加班到深夜,不疏漏每一個細節,近半個月的辛苦換來了此次會議的圓滿成功,全國各地經銷商歡聚一堂,吉林集幣也從此為大家熟知。 在得到了金幣總公司的認可并為業內同仁所接受的前提下,吉林集幣的首要任務就是迅速發展壯大省內集藏者的隊伍。許總沒有急功近利,而是從最初的培育工作做起,循序漸進,通過多種渠道宣傳、介紹錢幣收藏理念,當時在省內多家報紙都會看到吉林集幣的收藏專欄,通過這些專欄,讓大家了解了很多錢幣收藏的基礎知識、錢幣市場發展的基本情況、結識了很多同樣熱愛錢幣收藏的人士,發展了大批會員。在此基礎上,又不斷結合實際情況,完善會員制度,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廣大會員的一致認可。 幾年來,吉林集幣成為中國金幣品牌旗下一顆耀眼的明星,“首批十家中國金幣特許零售商”、“首批中國金幣會員制試點單位”、“中國金幣特許示范店”、各類銷售業績、宣傳業績位居全國前列、會員隊伍由最初的幾百人發展到現在的幾千人……,這一項項凝聚了他心血和汗水的成績,進一步提升了吉林集幣的品牌知名度,也一步步讓中國金幣的金字招牌在吉林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中國金幣三十年,正是有了像許總這樣毅于堅守、勇于開拓、敢于創新的一代人,才能像今天這樣穩步向前! 中國金幣三十年,有我的執著 我步入錢幣行業緣于04年在長春召開的全國金幣系統經銷商會議,正是由于那次會議我來到了吉林集幣,認識了“中國金幣”,結識了很多“金幣人”。我逐漸從對她的懵懂無知,變成了現在的對她癡狂。我已經把她溶入到我的生活中,分不清彼此。就像最初胡老師告訴我的那樣“只有愛上她,才能真正領悟到她的精髓”。 我已不僅把她當作我的一個職業,而是我一生要執著追求的一份事業,正如有位哲學家所說:“工作就是人生的價值、人生的歡樂,也是幸福之所在。”在這里,我體會了所有的錢幣帶給我的快樂;在這里,我的知識得以增長,思想得以成熟,人格得以完善。她體現了我的人生價值,變成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真正的快樂和恒久的幸福是來源于心靈的。我想在中國金幣這個大家庭里,我深深體會到了這種快樂和幸福。 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積累,明天的成功則有賴于今天的努力,我相信,在像胡老師、許總那兩代金幣人熏陶、教導、引領下逐漸成長、成熟起來的中國金幣的新一代年輕人,一定會通過今天的努力換來中國金幣明天的輝鴻。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國金幣跨越三十年,迎來了今天的成就。時光荏苒,不經意間,漫長而又短暫的三十年就這樣逝去。真正回眸去品味中國金幣這三十年的發展變化時,我不禁感慨萬千。 中國金幣三十年,民族崛起的里程碑,它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三十年的偉大成就;中國金幣三十年,光榮夢想的新起點,他飽含了老、中、青三代中國金幣人的滿腔熱忱。他們用自己對金幣事業的無私奉獻成就了中國金幣三十年的輝煌,也必將用自己對金幣事業的執著追求造就中國金幣更為燦爛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