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傳播中國傳統賀歲文化,在2015年賀歲紀念銀幣發行之際,中國金幣網特采訪到北京大學王娟教授,對賀歲文化展開探討。
王娟,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博士,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民俗學碩士。現為北京大學民間文學、民俗學專業副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民俗文化》《民俗學概論》《中國古代歌謠:整理與研究》等。她參與了2015年賀歲銀幣的設計策劃過程,中國金幣網記者有幸專訪了王娟女士,請她從學者的角度解析賀歲文化的內涵。
以下為采訪實錄(中國金幣網以下簡稱“金幣”):
金幣:中國人賀歲的傳統是基于怎樣的古代現實呢?
王娟:賀歲其實很古老,古代中國根據歷法的不同,最早是“四時八節”,“四時”就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后來分成“八節”,到最后就變成了二十四節氣,到漢代開始,統一有了春節,而古代的春節一直叫“元旦”。中華民國初年,孫中山想推翻舊制度、建立新制度,表示與舊時代的決裂,所以他把元旦放在公歷1月1日。但是中國人對春節叫什么不感興趣,我們只關心什么時候過年。元旦放在公歷新年,好像跟傳統發生了變化,其實沒有變化。
春節,是舊年過去,也是新年來臨。但是中國農歷的一年又是從正月初一開始一直到臘月三十,所以整個春節通常是被分兩部分開計算的,春節我們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前一半是小年到除夕,后一半是春節到元宵節,一個是表示辭舊,另外一個就是迎新。
這期間“通過”的概念最重要,就是從舊的一年進入新的一年里,所以這是人的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叫年關。過年的時候貼春聯,這是有象征含義的,春聯又叫封門,把門封上了,外人不許進來了。封在家里得人則要“模擬死亡”,舊的一年死去了,所以要一家人在一起,然后在正月初一那一天要放鞭炮,要出去拜年,然后就順利地完成了這種轉換。
金幣:這是一種怎樣的深刻含義呢?
王娟:時間的變化帶有哲學性,實際上自然的時間是無限的,沒有頭、沒有尾。如果時間沒頭沒尾,人類就控制不了。沒有時間,人類就是這個時間軸上那么一瞬間的事情,對什么都是無可奈何。但是世界各地的民族都會有節日,這是文化,人類會把自然時間轉變成一個文化時間,這樣人是不是就可以控制它了?這就是對時間的掌握。人類需要神話,神話可以確立一個起點,宇宙在這個時刻被創造出來了;神話有時候還給我們一個終點,這也是宇宙的終結。歷法只要確立,時間就是人來控制的了。
文化時間是人類可以控制的,它可以反復,可以輪回。今年的事做不完,明年再做,所以這個時間完全在于人的控制。我們經常說要抓住時間,要掌握時間,人類要是沒有這種歷法,不設立這種關系,人類永遠對時間沒有辦法。所以有了文化時間之后,人們就要控制時間,人類就有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了,所以舊的一年過去就表示所有的一切都結束了。除夕要關在家里,不能跟外人見面也不許外出,要在家守歲,一直要守到子夜十分,鐘聲鞭炮象征一個新的開始。
過年的很多行為,像我們放鞭炮、貼春聯、貼門神、剪窗花、貼年畫、點年燈都是在凈化空間;內外穿新衣服,就像人的重生一樣,所有一切都是新的,準備好進入到一個新的一年當中。所有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叫“萬象更新”,人類很多行為在這個時候重新體驗宇宙,被開辟、被創造,我們要創造一個新的時代,從無到有。所以為什么出門之后大家要說恭喜恭喜,就是舊的一年可算過來了,終于有機會重新開始了。
金幣:中國人賀歲的傳統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王娟:從有了“年”開始就要賀歲,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有。那個時候沒有記錄,有沒有歷法我們也不知道,這只能從后代的文獻資料中去推測。
就從漢代開始,歷法統一形成之后我們就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機制。漢初建立了歷法制度之后,對民間事物大量征集,制定自己相應的規則。國家都得制定各種典章制度,包括祭祀的、節日的。所以它要確定各種程序,那個時候比較典型的是到民間采詩,采詩官到民間采集各種民謠民歌,后來制定國家祭祀大典的時候要怎么樣一個步驟,大量民間的東西有利于建立官方的賀歲制度。
金幣:中國的傳統文化里面為什么好多都跟生死、生育有關?
王娟:對,全都跟生育有關。中國文化里面跟西方文化不太一樣,比如說西方有宗教,宗教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解決了死亡問題,人要面臨生死,死之后的一個歸屬,所以它必須要有宗教,因為宗教會解釋這個問題。中國沒有被普遍信仰的宗教,但是中國人同樣要面臨生死的問題,實際上中國人是用繁衍來對抗死亡。傳統觀念中把沒有男性后代叫絕戶,那就是真的死亡。
中國人的生命觀實際上是把生命跟自然融為一體,自然有多長,我要跟時間一樣進入到自然當中,我的生命就有多長。跟自然融為一體這樣得到一種永生,這就是中國文化。
金幣:之前也有很普遍的說法,“夕”和“年”都是怪獸,這兩個是一回事嗎?
王娟:是的,這是民間的一種說法。臘月三十晚上,“夕”或是“年”要出來害人,所以我們不能出去,并強迫所有人留在家里,這是一家人團圓死在一起的感覺,然后一起重生。類似的好多故事都是嚇唬小孩的,所以孩子在過年的時候一定要待在家里,大人要包八個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就會把怪獸嚇跑,這就是壓歲錢。再比如餃子,把肉和菜和在一塊兒,封閉地包在餃子皮里面,就有一點像宇宙重生的時候蘊含生命的混沌樣子,跟這些傳統觀念都有關系。
金幣:甲骨文中的“年”字,其形象是一個人舉著一捆沉重的稻禾,可不可以這樣理解,過年實際上也是和生產有關系的?
王娟:有的。中國畢竟是一個農業國家,古人到了秋天收獲之后必須要奉祖,要告訴祖先、感謝祖先,必須要有這樣一個儀式。所以“年”從造字上講是有這個意思來的,表示豐收,但是在使用上就被附會了更多的意義。
金幣:民間的春節一般都有哪些活動?
王娟:春節是由一連串的活動組成的。包括送神上天,把灶王爺送到天上,人間就沒神管了,所以我們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一直做飯,特別奢侈,恨不得把一年的飯都做出來了,干什么事都沒事。原先干什么事還得挑日子,現在根本不用挑了。此外,所有一切行動都是按照農歷安排,包括哪天祭祖,哪天上墳。
金幣:過年、賀歲的習俗算是中國堅持的時候最長的嗎?
王娟:是最長的,所有的活動都沒改變,《禮記•月令》里面就記載了春節期間應該有的一些食物和一些行為。
金幣:另外您剛才談到賀歲的儀式和賀歲的含義有很重要的關系,您指的賀歲的含義是指的時光通道這個含義嗎?這個儀式和賀歲的意義是怎么連接起來的?
王娟:賀歲的意義是把所有舊的不好的東西全都扔掉,進入一個嶄新的開始。所以這個儀式是一個很嚴肅的儀式,而且是很隆重的。到了春節這一天,大家必須把全神的圖掛上,送走的灶王爺也必須接回來,開始監視所有的一切。所以春節往后,人都可規矩了,說話不能亂說,也不能亂摔東西。這個時間從舊年到新年,重新的設置,重新的秩序。所以,我們所謂的賀歲就是必須保證很平安、很安全地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狀態。
金幣:中國人為什么喜歡用紅色來表達喜慶呢?
王娟:紅色有好幾種含義。一是紅色跟血液的顏色相同,跟生命有關系,跟太陽有關系,也象征著生命和白天。另外,如果按五行來講,南方屬火,跟食物也有關系,所有跟維持生命有關的都是紅色。紅色作為喜慶的顏色,另一個意義也是辟邪。
金幣:在您看來,賀歲銀幣對繼承傳播賀歲文化有怎樣的意義?
王娟:賀歲銀幣的寓意非常好,尤其乾隆手書的那個福字,寓意非常豐富。起初,我推薦使用王羲之寫的“福”,因為那個福字很飽滿,圓滿,更符合民間對春節的理解。但是,賀歲應該是每年都要有的行為,所以,以后總會有機會的。我還覺得設計中的燕子的形象也非常有意義,燕子為候鳥,跟迎春有密切關系。銀幣設計圖案上的那個門上的門環原稿稍微有點大。另外,從民間藝術的角度看,設計圖形要對稱、平衡。現在這枚幣,有多種含義,如納福、迎春、辟邪、家、圓滿等等,尤其又是帝王書寫的福字,傳統文化中的很多內涵都借助于這一幅設計圖表現出來了,我覺得是對繼承傳播賀歲文化是非常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