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錢幣博物館舉行慶生展 |
發布日期:14-05-28 11:28:2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 |
1.“霸北街西(今中山中路)·蘇宅韓五郎·重拾貳兩半”小鋌·長89毫米。 2.“大泉五百”錢樹·三國東吳大帝孫權嘉禾五年(公元236年)鑄錢遺物,雙排36枝。 3.霸東街南(今中山中路)·姚七郎·重貳拾伍兩銀鋌(中鋌)。 4.南宋“孫百四記”金鋌,十兩型,已流通切割。 今天早上10點,在涌金門,有一場特殊展。 展覽圖板上的南宋金鋌,大的一兩,依古代十六兩制,相當于今天的40克;小的一錢,也就是4克。 據當時的文人筆記記載,在酒肆,歌伎點唱,一首,便是一錢的金牌,唱完,“金牌盈座”。《武林舊事》記載,西湖當時,杭諺有“銷金鍋兒”之說,黃金白銀,就心甘情愿地投進去吧。 另一幅圖片上,是88枚南宋錢幣,整整一套,從高宗到孝宗……凡有鑄幣年份,都能在其中找到。南宋152年歷史,被濃縮在了這88枚錢幣中間。 “和歷史學家從文字分析歷史、經濟學家從數據分析歷史不同,我們研究錢幣的,從實物來分析歷史。”南宋博物館館長屠燕治說,“從這些南宋錢幣中,你可以清楚地看見當時的繁華——金鋌,40克,銀鋌,1000克甚至2000克。當時世界上大國也都流通金銀幣,比如埃及、波斯、印度,但都限于幾克十幾克。一個很直觀的答案是,什么樣的社會催生什么樣的商品經濟,而什么樣的商品經濟則會產生什么樣的貨幣。”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 在這一天,眾多資深的博物館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向觀眾展示歷史。 作為杭州市第一家民辦博物館,南宋錢幣博物館要在涌金門原館址,向公眾展示多年來的館藏——以圖片展板的形式。 16年前的這一天,博物館在此地開館。 2000年西湖大道修建,博物館被移址到了清吟街的湖州會館,一過渡就是十幾年。湖州會館是文保單位,就狀況來看,并不適合用作博物館。 屠燕治已經為南宋錢幣博物館的地址奔走了很多年。 于是,這一場慶生+博物館日的展覽,有點像一場行為藝術。當然,他更希望人們由此能去博物館看那些承載著杭州千年繁華的錢幣,通過這些錢幣,穿越回繁華的南宋。 16年的收藏包括了從良渚文化時期到近現代錢幣6000余種,9萬余件。時間跨度七千多年。著名地理學家陳橋驛稱其“承載著杭州西湖數千年的歷史”。尤其是西湖出水錢幣文物,3萬多件(套)的數量超過了所有公辦博物館的總和。 大量珍品藏身其中,比如三國孫權時的“搖錢樹”,體現了當時的澆鑄工藝:錢幣澆鑄完畢,連同澆鑄桿,就像一棵樹,于是被稱為“搖錢樹”,這2001年西湖疏浚時出土的國寶級藏品,成為杭州當時已有鑄幣機構“錢唐監”的實證。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藏品架起溝通的橋梁”,屠燕治希望,讓南宋錢幣博物館能夠在公眾之間架起溝通古今的橋梁——他希望,這座橋梁能有合適的地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