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歷史留下“東西”——訪上海造幣公司副總工藝美術師羅永輝 |
在感動與震撼中,創作公益藝術作品 4月7日晚,受邀參加成龍60歲生日晚宴的羅永輝,受野生救援協會委托,贈送其創作的《珍“犀”》定制版作為生日禮物,以表彰成龍長期以來對公益事業的 關注。成龍是保護犀牛形象大使,而羅永輝也于2013年初受野生救援協會邀請出任“野生藝術公益大使”,并創作“野生救援公益藝術章牌”系列作品。 野生救援協會一直以“明星”宣傳動物保護,拒絕動物制品。而作為社會藝術家參與其中,目前,只有羅永輝一人。 “受邀請時,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羅永輝說,“創作公益題材的作品,非常有意義。它不單單是一件藝術品,它具有更多社會意義。對于一件公益事業,我可以是一個參與者,而不再是一個旁觀者,我能通過藝術作品來展現野生救援的意義與現狀。” “野生救援公益藝術章牌”系列作品共為六枚,主題分別為大象、老虎、犀牛、鯊魚、海龜、蝠鲼。據羅永輝介紹,已發行的《大象》和《犀牛》,在藝術上既有 延續性,又有差異性。《大象》采用了常規圓形,《犀牛》則選擇了異形設計。《大象》的設計無論是表現擠占、掠奪還是吞噬、殺戮,歸結到最后,都是指向那顆 “牙”;而《犀牛》則另辟蹊徑,犀牛角被挖掉了,犀牛耳是騰空的。而無論是《大象》“不能再簡”的理念,還是《犀牛》借助幼鳥來表達情緒,在創作過程中, 羅永輝都是既享受又難過的。“在我整個創作生涯里,這種情緒上的波動是很少出現的,自己被深深感動、被震撼,這種感動的深度遠遠超過以往創作經歷”,羅永 輝說,“這個項目超越了職業范疇的思考,希望能在公益路上走得更遠,同時希望融入自己個人心境的系列作品,能喚醒人類,關注野生動物保護”。 在給新入廠員工培訓中,羅永輝說:“我是主張要點個人奮斗精神的,要用心對待每一件作品,要用作品堆厚自己。”用作品說話,為歷史留下“東西”,這是羅永輝的不懈追求,這也是藝術家們共有的執著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