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至6日,2016北京國際錢幣博覽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除了傳統的展會內容以外,“首屆中國幣章藝術大獎”發布儀式引起了筆者的注意。從今年的3月30日,中國錢幣協會幣章藝術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幣章專委會)在上海召開工作座談會;到4月12日,幣章專委會在京召開第一屆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再到后來,中國幣章藝術大獎均是協會各領導、專家討論的重點。現在,中國首個幣章藝術類的獎項終于要浮出水面。
無論幣章專委會的成立,還是幣章藝術大獎的設立,均能看出中國幣市的導向和發展趨勢——增加文化屬性和附加值,傳揚傳統文化和幣章藝術在市場上的孕育和成長,順勢引導幣市上的投機心態向文化投資理念轉變。另外,紀念章再次以“官方”身份登場,或將成為紀念章投資收藏市場的又一次發展契機。
匯聚國內外設計精英 互通先進理念傳承大文化
于去年10月份成立的幣章專委會,以弘揚中國幣章藝術為宗旨,通過開展中外幣章藝術交流與研究,以幣章為載體,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傳播到全世界,提升中國幣章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同時,把世界先進的幣章理念引進來,推動中國幣章藝術的發展和設計、鑄造及收藏者欣賞水平的提高。
幣章專委會的成立,將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魯迅美術學院、上海造幣有限公司、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上海市收藏協會等及國外的十余名專家和資深人士聚集在一起,這些人均在全國幣章專業領域、美術院校、收藏研究等方面有突出貢獻,在幣章藝術設計、鑄造與鑒賞領域具有較高造詣。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們掌握著中國幣章藝術的話語權。
“首屆中國幣章藝術大獎”算是幣章專委會成立以來的一項重點工作,首次將“幣章藝術”單門別類的推向“官方平臺”,這將在全國掀起一場注重幣章藝術、注重幣章文化的熱潮。這種熱潮的持續,將會把幣章投資收藏的其中一項考評因素——文化,推向空前的高度。“無論任何一種藝術品,投資收藏的根本是文化,但由于中國幣市起步較晚,發展過快,市場上的‘投機客’太多,他們更多的是關注發行量和回報率,而不是文化,久而久之便將文化淡忘了,這不利于幣市的健康發展。”一位資深人士曾告訴筆者,隨著近幾年的市場回落,讓很多人冷靜了下來。此時,幣章專委會的成立和中國幣章藝術大獎的誕生很有意義,它將在引領幣市良性發展發面具有深遠的影響。
紀念章市場或迎發展契機 從小眾收藏轉為投資藍海
幣章藝術大獎、幣章專委會,將紀念幣和紀念章相提并論,筆者認為還釋放了另外一種信號:紀念章市場或迎發展契機。在中國幣市發展歷程中,比之金銀紀念幣的收藏,紀念章目前的影響力與地位遠不能及,但在收藏市場日漸多元化的今天,不但書畫、玉石、器物、郵票這些傳統收藏品類的市場一片紅火,就連核桃、電影海報等這些不起眼兒的小物件收藏也逐日升溫。尤其在幣章藝術大獎、幣章專委會的“春風”吹拂下,紀念章的收藏潛力不容小視。
“收藏紀念章就是收藏歷史。”這句話可謂道出了紀念章收藏的一個顯著特點。一般而言,在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發生后,都會有與之相關的紀念章被制作推出。除了深刻的歷史意義,有些紀念章還有一個特點,即限量發行。特別是近些年,“限量發行”這種字眼在市場上越來越常見,收藏市場的正規化以及熱度日益提升催生了這種現象。另外,紀念章所體現出的藝術性也增加了其收藏價值。
筆者認為尤其重要的一點是,紀念章的收藏者比較固定,且大都是因單純的喜愛而購買收藏,收藏態度相對冷靜、客觀。摸到了門道,紀念章的欣賞是有許多趣味可言的。作為歷史的見證,它可以直觀反映當時的社會狀態、習俗、文化潮流、鑒賞品味等。另外不可忽視的一點是,紀念章比較低廉,這對于普通收藏愛好者而言,是比較容易跨過的收藏門檻。除了國慶、建黨、奧運會、世博會以及軍事等重大題材外,紀念章“非主流”領域的小題材,也具有相當的收藏熱度,它們雖然不像紀念幣那么具有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因其發行量、收藏者較少,故而升值空間也比較樂觀。
同時,市場程度較低,流動性的不暢,成為制約紀念章市場發展的一個不利因素。根據媒體報道顯示,“紀念章的購買、交換和兌現,主要依靠網絡、拍賣會或金銀幣市場的少數柜臺進行,國內現在還沒有完善的交易市場。”比如北京,只有在潘家園等舊貨市場中的少數柜臺和攤位進行交易。除此之外,比之金銀紀念幣,因為紀念章發行單位的不固定,它的發行時間、種類、數量等也顯得比較隨意,題材方面不夠嚴謹,隨意一個題材就發行一款甚至幾款紀念章,導致目前紀念章市場的品種與規格十分混雜,使得收藏者常常會感到無從下手。
但筆者相信,隨著幣章專委會的成立,和相關措施的陸續出臺,這種市場弊端會越來越少!(供稿:北京人銀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趙琦)
來源:中國金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