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觀不同,在收藏圈子里,有的人根據畫面,有的人根據內涵,也有人根據高高在上的價格來得出自己的美感。
我的性格是,喜歡了就是美,不管其畫面和價格,現在的郵票工藝很美,科技發達了嘛,但郵政為了創收,一棵樹,一塊石,一個太陽,樂此不疲地發行,即使畫面再漂亮,也會產生審美疲勞。
對于自己認為美的金銀幣,我當年寫過一個貼子《冷門小規格,低檔玩乾坤》里說過,我一直靜靜地從容地找一克金幣二克銀幣,我自己就喜歡它的獨特,與眾不同也是一種美。
********************************************************
引用濃茶在2011-6-12 22:14:00的發言:
期待的明天...............
不知道布衣老師對于流通紀念幣以后的發展有什么看法,對于這個版塊你是怎么理解的,希望給予指教。
天涯布衣:我從三元的建行幣六角錢的六運會開始玩紀念幣,其中的很多滋味我嘗過,愛之悔之恨之,終是愛不深,放不下,心有千千結。
從投資角度來看,我自己感覺不如紙幣,所以,我很少參與,但從樂趣來看,我一直堅持收藏。
但既然一種民族文化,是龍的血脈,也便會有它生存成長輝煌的一天,前幾年,見有不少朋友問我關于紀念幣的問題,我便寫了《多一些信心和耐心》,盡管紀念幣給我太多的遺憾,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但從長線看,紀念幣也很有前途,但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育市場。
這是04年我寫的《多一些信心與耐心》
當市場上大家都關注郵票和金銀幣行情時,流通紀念幣正在我行我素進行著,雖然沒有激動人心的場面,也不敢說潛流暗動,但正應了那句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現在的市場價格,基本上反應了這個板塊的真實價值,雖然這些年的低迷,壓抑了大家的參與熱情,這當中,有著因當年爆炒留下了還未解開的結,有發行部門在發行節湊銷售方式的遺憾,有著諸多不盡人意的方面,但總體來說,是健康的。流通紀念幣與郵票相比,雖然沒有集郵那種眾多百姓參與的熱情和收藏基礎,也沒有金銀幣那種豪華富態的身分,但它有著其它兩個板塊不可與之相比的優勢。一、流通紀念幣質優價廉,其“國家貨幣”的屬性貼近群眾生活,與百姓日常生活使用的貨幣同屬一個概念,使群眾有一種親切感。說其質優是因為它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從題材的分類和延伸來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政治與民俗相結合,國內與國外相結合,它雖然沒有郵票那種洋洋大觀的題材,也沒有金銀幣那種同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