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對金銀幣和紙幣,我一直看好它們的后勢,很有信心,但這種信心,我是從長線思維出發的,即便八年十年的等待,也在所不惜,比如,八十年代末期買的二三版,即使九七之后長達近十年低迷,我也能笑看花開花落,保持信心,于今也有幾十倍的漲幅----雖然我沒有量化,賺錢不多,但感覺到收藏品升值的快樂,滿足了。
我不喜歡趕熱鬧,即使明知某品種有莊,我也不敢投奔當嘍羅,而喜歡從收藏的角度來判斷某些品種未來的收藏需求,于是,靜靜地從容地找一些自己認為有收藏潛力的品種,記得當年寫過《藏點冷品種,當個山大王》和《冷門小規格,低檔玩乾坤》,那時我就靜靜地找一克的金幣、二克的銀幣、錢幣博覽會銀幣,還有97----00年的精制套裝硬幣,當時我對比過,生肖紀念幣精制羊發行量是二萬,一枚的時價九百左右,而91---00精制硬幣六十枚,總共不到四百元,發行量也是只有二萬枚,從權威性、工藝性來看,流通硬幣也可以和生肖羊一比,雖然流通硬幣題材稍遜一籌,但它豐富的信息量、強烈的視覺效果和羊幣二分之一的價格足可以彌補題材的弱勢。
不好意思,扯遠了,至于問到金銀幣的趨勢,我對它有信心,前景良好。
在我的思維里,我一直認為紙幣更適合于我,或許是我受傳統思維影響較深,或許是我從經歷中感受紙幣群眾基礎較好之故,所以,我最近幾年,把精力放在紙幣上較多,但也從沒放棄金銀幣的參與。
金銀幣迎合了時代潮流,隨著國家經濟形勢不斷強化,百姓財富日增,收藏隊伍迅猛發展,需求量大幅擴張,早期量少品種已成為可遇不可求之物,“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從收藏的角度看,金銀幣很多品種的發行量不大,隨著收藏需求的進一步擴張,若干年后,它也會形成杯水車薪的局面,所以,我一直從這種觀點出發,對某些自己認為有潛力的品種,便多買幾枚,比如,我幾年前就認為民俗節日的品種是可以長線持有,當時雖然也感覺量稍大,但沒有重復發行,穩定消耗,風險低,于是,就買了一點點,
靜待來年的收藏需求,而對于有資金操作的品種,無心參與。
由于一直從長線、從趨勢入手,于短線的行情便無心費神分析,懶蟲一個!
所以,對你提出的第二第三個問題,實在無力答復,抱歉!
***************************************************************
引用木有錢在2011-6-11 21:21:00的發言:
請教布衣老師:現在新品\次新品是不是價格太高了?
天涯布衣:九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