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體鈔投資:餡餅背后的陷阱 |
發布日期:14-02-28 10:09:4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新華社 作者: |
記者咨詢中國人民銀行。記者隨后電話聯系到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得到的答案同樣不確定。
據了解,連體鈔俗稱“大炮筒”,是多張連在一起沒有裁切的紙幣,是供收藏、鑒賞的紙幣真品。我國的人民幣連體鈔始發于1999年,首套連體鈔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組成。 2012年以來,大批“中國外交紀念連體鈔”進軍中國市場,包括中烏建交20周年連體鈔、巴布亞新幾內亞35連體鈔、朝鮮5000元24連體整版鈔、塞舌爾10盧比28連體整版鈔、墨西哥50比索60連體鈔等等,它們的特點是由國外銀行發行,且發行量較小。 那么,“外交紀念連體鈔”是否屬于商品?它的發行、經營由哪個部門監管?記者沒有找到與此相關的規定。 在人民幣流通方面,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制定了《經營、裝幀流通人民幣管理辦法》,指出經營流通人民幣實行許可證管理制度,對符合辦法規定申請經營流通人民幣的申請人,審批機關應依法為其核發經營許可證。未經允許經營裝幀人民幣的,由中國人民銀行給予警告或罰款處分。而根據工商部門提供的企業信息顯示,對于向王波推銷連體鈔的濟南某公司成立于2013年7月15日,注冊資本100萬元,一般經營項目為批發、零售工藝品、日用百貨、現代字畫、郵票零售等,許可經營項目一欄為無。 記者調查得知,被炒成天價的連體鈔,往往是有價無市。對于像黎巴嫩磅、加拿大元這樣的由國外銀行發行的連體鈔,多數投資者更是難以辨別其真偽和價值。 【同期】濟南某商貿有限公司理財顧問 (通過藏家之間的這種交流的話,能賣出這個價錢嗎?或者是能賣出多少錢?)這個的話我還真不好說,有可能賣的比這高,有可能賣的比這低,怎么講呢,因為你倆之間達成這個協議,對不對?(咱們這個有沒有這種鑒定或者怎么著?)沒有鑒定的地方,就是跟著市場走。 【解說】就在連體鈔被熱炒的同時,市場亂象也被頻頻曝光。2013年7月,有媒體報道,北京9位老人花費數十萬投資“黎巴嫩連體鈔”,分紅時公司蒸發;2013年底,山東當地媒體報道,濟南一名市民花費近12萬元購買6張黎巴嫩整版鈔,被騙后幾經周折索回本金。 那么,應該如何規范連體鈔市場呢?多年專注金融領域案件的律師王鳳麗認為,要促進這一市場的發展,應從立法上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 【同期】山東舜啟律師事務所律師 王鳳麗 在它成立的時候就一定要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進行公司市場準入的這么一個批準,然后呢在后期的過程當中,我覺得也應該是能夠進行這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