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紀念幣的發行鑄造和版別探討 |
發布日期:09-04-01 16:49:2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孫克勤 |
通知我第二天見報的消息,并告訴我1月2日我的第一篇文章發表以后,反響強烈,《珍品圖錄》訂購匯款單已經達到60多件,出乎報社所有記者的意料,我答應馬上把后面的兩片文章寫完。)探討普通紀念幣的版別判斷一個錢幣收藏板塊是否成熟,要看收藏者對這一板塊的版別研究是否深入,一個成熟的錢幣收藏板塊,收藏者全面系統地收集各個版別,有些品種或版別的價格雖然很高,但絲毫不影響收藏者的收藏興趣,收藏者會把收藏珍品版別視為收藏目標,收藏水平的高低一般以收藏版別的多少來定。藏品價格的高低,決定這一板塊在錢幣收藏中的地位。 同一種錢幣,版別的不同是由于設計、制版、模具等原因產生的,從古至今都有例子:古錢幣有背月、背星,寬緣、窄緣等不同版別;民國三年袁大頭銀幣有齒邊、人字邊、T字邊、簽字版、甘肅版等多個版本;孫中山開國紀念幣有元年版(下五星)、六角星、上五星等多個版別;宣統三年大清銀幣有曲須龍、短須龍、長須龍等多個版本;三版紙幣一角背綠有無水印和有水印兩個版別。 印鈔廠和造幣廠在生產環節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廢品,這些廢品不屬于版別的不同,例如水印倒置;印刷移位或漏色;裁剪偏移;票面折疊;硬幣背逆、壓印移位、滾邊偏移等。市場上經常出現高價交易人民幣廢品情況,這屬于趣味收藏的范疇。版別產生在設計、制版或制造模具環節,廢品產生在生產環節,收藏者應引起注意。 普通紀念幣只有20多年的鑄造發行歷史,對其版別研究剛剛起步。在90年代初,錢幣收藏市場出現了紀念幣熱,人們開始注重紀念幣的收藏,那時只是普制幣的收藏。后來人行貨幣發行司給了行政司一些樣幣作禮品,使得少量樣幣流向收藏市場,于是開始有人系統收藏樣幣。 2004年12月29日人民銀行網站發表《如何區分普通紀念幣中的普制幣和精制幣》一文以后,收藏者才正式知道還有精制幣的存在,開始有人系統的收藏精制幣。精制幣收藏愛好者在收藏精制幣的過程中,又發現有些品種還有精制樣幣。總之,收藏者把普制幣、精制幣、樣幣和精制樣幣視作不同收藏板塊進行收藏,有時還彼此攻擊,說這個板塊好,那個板塊不好。 2008年10月,《中國普通紀念幣珍品圖錄》(中國集郵報編輯部有售)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發行,開創了普通紀念幣版別研究的先河,把紀念幣按普制幣、精制幣、普制樣幣和精制樣幣四個基本版別進行科學分類,這四個版別屬于同一個板塊,即普通紀念幣。其實筆者編輯此書,目的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的收藏愛好者,加入普通紀念幣版別研究的行列。 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保密局在《金融工作中國家機密及其密級具體范圍的規定》中,對人民幣設計、生產等事項密級的具體范圍作了規定。密級分絕密級、機密級和秘密級三種,其中硬幣原模制作技術為絕密級;流通幣的年度生產指令、計劃、財務、統計數字為機密級;流通幣月季生產指令、計劃、財務、統計數字為秘密級。所以目前指望國家權威部分完全公開現代幣版別的鑄造發行數據是沒有可能的,這一研究只能依靠廣大的收藏者進行。 普制幣是參與流通的主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收藏者都很熟悉,收藏難度不大,一般現代錢幣書籍中都有詳細的介紹,所以本文對普制幣不做過多介紹。 精制幣也屬于流通幣,在人民銀行的貨幣發行計劃之內,現在人民銀行公告的紀念幣發行量是普制幣和精制幣的總合,所以精制幣不單獨公告。精制幣既可以流通,也可以收藏。實際上有些早期精制幣就有流通過的痕跡,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損。精制幣圖文噴砂,底面拋光,明暗對比強烈,具有精美的錢幣藝術效果。 樣幣是檢驗人民幣印制質量和鑒別人民幣真偽的標準樣本。樣幣一般發放至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城市中心支行、公安部、海關總署等單位,有時也發放到人民銀行地市中心支行、縣支行、國有商業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