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照片記錄1900年世博中國館 |
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幾百件世博文物中,“1900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立體照片”是一件不錯的藏品。照片是巴黎世博會中國館的一個側面圖,也是中國參展當年世博會留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影像資料之一。 而以個人收藏世博文物出名的仝冰雪先生,也收藏有一批珍貴的早期世博會立體圖片。“這些影像資料不僅反映了當時中國參展世博的情況,也見證了19世紀先進的立體照相技術。”仝冰雪表示。據了解,20世紀初,立體照相技術傳到上海,也曾在上海風行一時。 鮮有人識立體照片 2006年4月,一批關于世博會的照片和一個黑乎乎的儀器從倫敦漂洋過海來到上海,進入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會議室。其中,1900年巴黎世博會照片也在其中。 從僅有的巴黎世博會兩張照片的內容上看,兩張照片的中央都是巴黎世博會中國館建筑(部分)。建筑是中國典型的宮殿廟宇式風格,四層高的房子,都是粉墻翹檐、雕梁畫棟,二樓則是回廊環繞。房子的周邊樹木參差。而在中國館側面的廣場上,卻站著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國人,這人身穿長袍馬褂,頭戴發箍,應該留著長辮,右手還拄著一根文明拐杖。 顯然,圖中的人物給照片增色不少,也為照片留下了鮮明的時間特征。可惜,并沒有可靠史料能證實照片中人物的身份。 可是,擺放在桌子上的兩張老照片有點讓專家們疑惑不解。兩張獨立的景物圖片并排出現,且圖中呈現出來的景物是一模一樣的。對老照片頗有研究的幾位老專家對這些照片的解讀也有點束手無策。同照片一起來的那黑乎乎的、像眼鏡一樣的儀器也令見多識廣的專家們犯難。這些照片和那奇怪的儀器,究竟是怎么回事? 大家一籌莫展之際,一位精通英文的館內研究人員發現了“儀器”上的英文字母“STEROSCOPE”,這就是19世紀中期至上世紀初西方比較流行的“立體視鏡”。專家們馬上反應過來,“那么這批照片應該是就是使用立體視鏡觀看的立體照片”。 立體照片風行舊上海 通過查閱資料,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了解到,在電影和電視盛行之前,立體照片曾是流行的大眾攝影媒介。把兩張獨立的圖片并排印在一張相紙上,當觀看者看圖片時,會使他兩只眼睛的目光交叉或分叉,兩張圖片中就仿佛出現第三張圖片。這是因為,觀看者的每只眼睛都看到一幅不同的圖片,此時三張圖片中間那張的深層效果就出來了,也就是現在說的三維效果。 而在拍攝時,立體照片是采用雙相機拍攝。“人的兩眼之間有距離,從兩個不同的位置看物體,產生了視覺差,從而感受到了立體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