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黃金珠寶大事件盤點 大媽火爆全球 |
發布日期:13-09-12 09:06:4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黃金網 作者: |
略,但市場依然受到了明顯影響。多個地區、多個品牌的零售商表示,黃金首飾銷售量較以往減少。 點評:如果不是金價下跌帶來的“好運氣”,珠寶行業恐怕仍然深陷在“千足金門”的泥潭中。一直以來,珠寶首飾是一個非常重視誠信的行業。而“千足金門”讓珠寶首飾行業的誠信度下跌。 在珠寶首飾的制造過程中,一些造型復雜的款式需要使用焊藥。而成色最高的焊藥含金量為98%。這意味著,焊點多可能會拉低千足金的成色。而無焊藥的焊接方式又存在著工藝缺陷。可以說,千足金原本就是一種存在工藝和誠信風險的首飾原料。同時,千足金的售價貼近國際金價,以克計價的方式給企業留有的利潤空間非常有限。 既然千足金風險大、利潤有限,那么擺脫千足金的桎梏,生產、銷售其他品類的首飾,也許能為珠寶行業帶來更加明媚的未來。 之三:緬甸限制翡翠出口 事件:2013年3月中旬,“3月26日,緬甸再開公盤且只讓國內26家翡翠廠商進場的消息”,在微博上不脛而走。同時,業界盛傳緬甸將禁止玉石原石出口,令不少玉石商家憂心忡忡。 對于翡翠價格來說,翡翠公盤和進口關稅是重要的影響因素。2012年,所有翡翠原料入關,需按規定繳納30%的關稅。而此前,緬甸政府又宣布將關閉來帕敢等緬北地區的翡翠礦。原料的稀缺加上關稅的征收,令翡翠的采購成本大幅增加,但零售市場的消費者似乎并不太愿意為更高的價格埋單。 很多翡翠商擔心,如果翡翠原料供應鏈條一旦斷掉,下游市場如何應對?業界認為,在應對緬甸禁止翡翠原石出口問題上,各大專業市場和珠寶特色產業基地應該團結一致,關鍵時刻向國家相關部委呼吁出臺政策應對。 點評:對緬甸方限制原石出口的原因,業界普遍認為,緬甸政府想獲得本國資源利益的最大化,包括將原料出口的局面改為成品出口。 摸石頭的緬甸人很多,但琢石頭的緬甸人幾乎沒有。以目前緬甸當地工人的生產、加工水平,改變出口局面絕非易事。 按照緬甸政府的設想,中國翡翠商人要將加工廠設在當地。國內玉器加工廠如果集體遷移,意味著數十萬玉工和家屬背井離鄉,這似乎只能是緬甸政府一廂情愿的事情。 而在緬甸民間,商人也希望雙方貿易暢通。畢竟,中國是緬甸翡翠最重要的下游市場。雖然緬甸政府不會放棄對原料的全面把控,但緬甸寶協副會長虞有海表示,緬甸珠寶協會正在為理順和暢通中緬兩國翡翠貿易渠道而與緬甸礦業部等政府部門溝通。 之四:“中國大媽”搶金,火爆全球 事件:繼4月12日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