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黃金珠寶大事件盤點 大媽火爆全球 |
發布日期:13-09-12 09:06:4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黃金網 作者: |
2013年,中國珠寶業可謂多事之秋。3·15“千足金門”、金價下跌、上海金企壟斷、CVD再現市場……從年初至今,中國珠寶業如同坐上“云霄飛車”一般,考驗著珠寶人的承受能力。 與此同時,國內黃金ETF上市,黃金、白銀期貨夜盤推出,無不昭示著中國黃金市場正在穩步前行。 我們關注中國珠寶業遇到的這些大事件,回眸這些走過的印跡,從中勾勒出中國珠寶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和脈象。 之一:鉆石“暴利”風波 事件:2013年2月19日,因國內媒體一篇《鉆石暴利終結》的報道,鉆石“巨大”的暴利迅速成為輿論焦點。而后,CCTV證券頻道評論員許一力在2月20日的博客中,又拋出了《鉆石會成人類史上最大騙局么?》的文章,直指戴比爾斯鉆石營銷模式是欺騙。 被質疑“鉆石賣得貴”的傳統企業開始了反擊。業內某知名珠寶品牌集團總裁在其微博中尖銳地寫道:有誰見過高級餐廳牛肉按肉價+炒菜費+人工服務費賣過?另一位業者在微博中表示:“低價從來不是賣點,只是誘餌。”有入駐商場的珠寶品牌負責人向媒體叫屈:“我們的售價不是胡亂標的,也不存在暴利之說。與新興渠道相比,價格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品牌溢價和成本兩個方面。” 點評:在“暴利”說的發酵、爭論中,珠寶品牌已被分為三類:一線品牌(以國際奢侈品牌為代表),二線品牌(以資深香港品牌為代表),三線品牌(內地品牌云集). 同時,消費者發出了兩種不同的聲音:在意品牌,認為物超所值;不在意品牌,只關注擁有同樣證書的鉆石。 這也為珠寶行業未來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努力提升自己,擠入二線甚至一線之列;或者認真思考平價賣場可能帶來的沖擊。 渠道的創新是商業發展的必然。平價大賣場在珠寶行業的出現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實惠”的心理需求。傳統商家與其質疑“國美”們的攪局,不如主動創新,尋找到更好的、適合自己的方式,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之二:3·15“千足金門” 事件:3月15日,國內兩家知名首飾企業被中央電視臺3·15晚會點名,千足金首飾成色不足。被點名的兩家企業分別于當晚通過微博發表聲明:高度關注此事,進行調查,承擔起商家的責任。 隨后,兩家企業迅速邀請質檢機構抽查產品,并向公眾即時公布結果。 “千足金門”后,珠寶行業人人自危。業者擔心,千足金首飾是黃金珠寶市場中的主流產品,幾乎已成為黃金首飾的代稱。如果顧客不再信任千足金,那么,珠寶首飾行業將遭受嚴重打擊。3·15風波后,雖然兩家企業采取了積極的危機公關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