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生命周期取決于有效鎮壓黃金 |
擊黃金的價格,從而通過活生生的“事實”,讓人們深信,黃金一旦退出貨幣流通,它就不具備價值保障的屬性,它既不漲價,又沒有利息,持有實物黃金,會喪失購買股票、各種金融產品的收益機會,你把它藏在家中的唯一好處是,你會擔心竊賊來偷竊!這又是一個荒誕的悖論——如果黃金沒有價值,那些竊賊干嗎要來偷盜呢?所以要么是竊賊瘋了,要么是說這個話的人瘋了。
當然,鎮壓黃金的價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人類長達5000年的社會實踐中,黃金被世人公認是財富的最終形式。這種根深蒂固的意識,決不是凱恩斯等人幾句輕飄飄的“黃金是野蠻人的遺跡”就能化解的。國際銀行家們非常清楚,黃金決不是普通的貴金屬,黃金天生就是貨幣。因此,只要美元等信用紙幣露出破綻,黃金總會找到擁躉,振臂一呼之下,向美元發起反擊。 美元等信用紙幣的最大悲哀是——從本質上講,美元只是從“黃金”這個樹根、“美金”這個樹干上衍生出來的樹葉,信用貨幣無論怎樣呼風喚雨,怎樣瞞天過海,也不可能砍掉自己的樹干和樹根,一旦砍掉了,滿樹的樹葉也就成了無本之木,會很快枯黃,化為泥土。更何況,美元濫發得越多,它與真實財富的有限增長,與黃金硬通貨的有限增長,就會背離得越遠,紙幣與真實財富之間的撕裂力量越大,試圖掩蓋這日益擴大的鴻溝的“劈腿”者就會撕扯得越痛苦,維持得越辛苦。 因此,從長期來看,美元對黃金的戰爭注定打不贏,只要美元印刷者無法克制自己的貪婪欲望,美元對黃金的壓制和囚禁就會注定失敗。但我們必須承認,美元的統治能夠維系到今天,已經表現出了操盤者極為出色的智慧和能力。 美元鎮壓黃金的戰爭迄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1945年~1980年,西方主要中央銀行組建的“黃金互助銀行”對黃金的戰役,這場戰役以黃金互助銀行的失敗而告終,其直接導致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黃金一舉突破每盎司35美元的價格鎮壓,上漲到了1980年的每盎司850美元。 第二階段是1980年~1999年,美聯儲和美國儲金銀行借助了黃金衍生品期貨,有效地壓制了黃金價格,將黃金價格一路打壓到1999年的每盎司252美元。 第三個階段是歐元誕生后,美元與黃金之間的“剪不斷理還亂”,新舊國王的顛覆與復辟之爭變成了美元、黃金和歐元的貨幣“三極演義”,歐元和黃金強勢聯手,對美元咄咄逼人,而美元則是節節敗退。在這個動態博弈之中,美元霸權喪失的態勢如今已經不可逆轉,金本位回歸的可能性正越來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