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行操縱市場:黃金利率外匯三級跳 |
結束,在歐盟之外,隨著調查的深入,更多的利率操縱案例逐漸被發現。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3月初表示,在對九家銀行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調查后發現,有跡象顯示瑞士瑞銀集團(UBS)存在操縱香港基準利率(HIBOR)的企圖,不過該操縱并不成功。 上個月,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已對參與設定一項關鍵全球利率的16家大型銀行提起訴訟,指控其通過欺詐和串通手段將利率保持在低水平,從而為自身牟利。主要是從2007年8月至2011年年中,這些銀行操縱了Libor。 雖然歐盟去年處罰了多家涉嫌操縱利率的銀行,但瑞銀因向歐盟披露銀行在操縱利率市場上的角色,最終免于處罰。近期有市場傳言,瑞銀集團為免在外匯操縱案中受罰,有意向歐盟及美國監管機構率先披露銀行在外匯市場中的行為。 事實上,對全球幾大金融機構操縱市場的指控不僅僅體現在利率和匯率,甚至還包括黃金,而國際機構操縱黃金市場的時間或更長。與利率和外匯市場不同,各國監管機構對于黃金操縱的調查甚至尚未正式開始。 今年2月份,加拿大豐業銀行、巴克萊銀行、德意志銀行、匯豐銀行以及法國興業銀行在紐約被起訴,被訴理由為自2004年以來串通操控黃金及黃金衍生品合約的價格,這五家銀行每天兩次舉牌的交易價可能都是人為操縱價。 目前國際黃金定盤價格由這五家銀行的代表和一些挑選出來的客戶通過電話會議黃金供需和報價來確定,該定盤價隨后被用作總市值20萬億美元的黃金市場的交易基準。 有研究稱,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全球半數的黃金交易價可能都是人為操縱價,在這五家銀行每天兩次舉行電話會議期間有規律地漲跌。 此前,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發言人曾透露,該機構正在調查黃金和白銀的定價程序。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也正在內部研討倫敦金銀定價機制是否被人為操縱,計劃調查貴金屬價格設定的各個層面,并重點評估其設定過程的公開透明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