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國黃金來源有3個:礦產金、回收金、進口金。我國礦產金已實現持續14年增長,并于2007年成為世界第一產金國,至今已連續保持了7年。
去年我國礦產金的供給能力比10年前的2004年提高了1倍多(109.76%),但需求增長更快,使礦產金對需求的保障度不是增加,而是持續下降,由100%下降到了20.26%。
在自有資源不能滿足需求的情況下,實現供求平衡時一個現實的選擇就是增加進口,從2007年公布當年進口黃金39噸以后的7年來,我國進口黃金有了數十倍的增長——到去年,進口已成為我國黃金市場的第一供應源。這是我國黃金供應的重大變化,并且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礦產金——2013年,我國的礦產金供應量為445.417噸,其中由國內地質資源生產的黃金428.163噸,為總礦產金的96.13%;比2012年增加25.716噸,增長了6.23%;利用進口資源生產黃金17.254噸,較2012年增加了3.634噸,增長了26.68%。國內外資源合計增加28.747噸,比2012年增長6.9%。這是我國連續14年黃金產量增長。
但是,礦產金在總供應量中的比重,由2012年的35.15%下降到30.26%,下降了42.36%,即14.89個百分點。
2013年,我國有27個省區有黃金產量。全國產金前3名的山東、河南和江西,產量分別為122.834噸、55.785噸和34.943噸;內蒙古、云南、湖南黃金產量分居全國第三至第六名。前6名產區總產量為282.624噸,占全國總產量的66.01%,而前10名產區則包攬了全國八成以上的產量。
從黃金生產區的各種要素情況分析,在未來可預見的數年里,仍可以保證我國黃金產量保持增長,年增長率將保持在6%至8%。這個增長率與需求增長存在差距,對保障需求的貢獻率還可能下降。這是我國必須面對的問題。
進口金——2007年,我國成為黃金進口國之后,進口量先后突破100噸、300噸、500噸、1000噸關口,2013年進口金數量達1523.754噸,比2012年增加了1004.564噸,增長了近2倍(193.49%),是2007年的38.07倍,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進口國。
在這1523.754噸進口金中,有387.7噸加工后轉出口。因此,實際成為國內供應量的進口金為1136.054噸,為國內黃金供應量的62.73%,是我國第一大黃金供給源。全球的大型冶煉廠多為我國的黃金供應商,采購網絡遍及全球。這令我國黃金市場國際化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這也意味著我國對國際黃金市場的依存度大大增加。如何確保黃金進口已成為重要的現實課題,未雨綢繆是必要的。
目前,利用國外資源滿足國內黃金需求有兩個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