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 蔓延的危機 |
計達到重大環境事件級別。 但對于漁民來說,即使此次損失可獲得相應賠償,今后網箱養殖或許已不再是一條出路。 “我們都按照政府要求簽了協議,養魚的網箱必須拆除,這就是等于今后我們不能在汀江養魚了。”上杭縣一位漁民說,“說心里話,受到污染的威脅,我們也不想再養魚了,但就不知道今后做什么。” 有關拆除網箱一事,本報記者亦從上杭縣政府部門官員口中得到證實,“對在規定時間內拆除網箱的漁民,按每平方米20元給予獎勵。” 問題還在于,紫金礦業此次污染事故發生之前的6月23日和2009年9月,汀江已出現大量死魚現象。 對此,上杭縣政府在一份宣傳材料中稱,6月23日的死魚現象,根據省、市專家組調查分析,是由6月15日洪災引起養殖魚類體質下降,由外源性污染物進入水體后引起中毒。 而2009年9月死魚現象主要原因是,網箱密度過大,溶解氧過低,加上天氣悶熱所致。 不過,針對6月23日的死魚現象,上杭縣政府在宣傳材料中表示,根據畜牧水產部門從6月21日至24日抽取水樣分析表明,水質中銅離子含量超過漁業水質標準。 飲水之憂 不僅紫金礦業污水泄漏事故導致的汀江污染陰霾仍未消散,上杭縣城關民眾對飲用水的擔憂也由來已久。 “現在都喝自來水。”這是連日來本報記者在上杭縣政府部門采訪聽到最多的一句“問候語”。 “縣里要求所有公職人員都必須飲用自來水,以消除群眾的疑慮。”上杭縣政府部門一位干部告訴本報記者。 與此同時,上杭縣政府部門加大了對水質的宣傳和檢測力度,強調自來水水質符合國家標準,安全無害。 但民眾的擔憂并未因此消減。 接受本報記者隨機采訪的上杭縣多位居民均表示,這幾年,自來水基本上只用于家里洗菜、洗衣服、拖地和沖衛生間,做飯菜和日常飲用則購買桶裝的山泉水。 “我買的是一桶4元的水,每桶約30斤,差不多夠全家5口人飲用。”上杭城關一位三輪車夫說。 就連飲食店也基本不用做飯菜,而改用桶裝水。 由此,上杭縣城關出現了數十家桶裝水銷售店鋪,本報記者走訪的多家店鋪老板均表示,每天出售的桶裝水都達到100多桶。 與桶裝水生意火爆形成反差的是,上杭縣自來水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7月2日,自來水用水量為31290噸,但紫金礦業污染事故發生的7月3日和第二天,用水量分別為29050噸和26820噸。 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