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與黃金飚升 現貨商騰挪庫存套利 |
倫敦銅創27個月以來新高,黃金價格持續突破歷史新高——貴金屬價格“顛狂”。相比美元貶值所引發的全球基金“避險投資獲利”潮,手握現貨的生產商與貿易商,則在玩起“挪騰庫存”的高盈利游戲。 期銅庫存加減法 9月13日,倫敦LME3個月期銅站在8415美元/噸的27個月以來新高,與此同時,LME銅庫存徘徊于低位。 據LME數據顯示,截至9月12日,LME銅庫存從今年2月的六年以來最高峰值555075噸驟降至371750噸,有趣的是,這發生在全球經濟復蘇前景逐漸黯淡期間,近18萬噸倫敦銅現貨究竟流向終端消費市場,還是成為投資機構用于炒作銅價上漲的籌碼? 金屬交易商Resolved Inc.總裁David Threlkeld直言,全球范圍存在眾多隱瞞未報的銅庫存,今年銅產量盈余應超200萬噸,而不是供不應求。 “的確存在一些全球銅貿易加工商與大型商品投資基金在銅價不斷上漲時期,有意隱藏現貨,造成銅供應減少助漲銅價,而另一方面則伺機拋售賺取更高收益。”東證期貨分析師陸兼勤稱。 囤銅并非難事——只要將現貨銅從倫敦LME注冊倉庫轉移到全球非注冊倉庫即可,何況全球一些投資銀行或大型銅貿易加工商均擁有銅鋁儲備倉庫的全球網絡,轉移銅鋁現貨比較便捷。“相比存儲農產品(000061)容易霉變或折舊,銅存上3-5年都不會出現質量問題。” 陸兼勤稱。 中鋼期貨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肖鋒波則認為,“被釋放”的約18萬噸倫敦銅現貨并不是完全被重新囤積起來,多數還是流向下游生產領域。 “但存在部分銅現貨被重新囤積隱藏。”他分析說,“今年2月LME銅庫存之所以達到六年以來新高,主要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導致市場資金流動性缺乏,部分全球銅貿易商只能將銅現貨移到LME注冊倉庫,以倉單質押形式融資緩解資金壓力,但隨著美聯儲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持續推進,這些貿易商發現從銀行獲取的貸款成本與難度遠低于倉單質押成本,又重新解除倉單質押,將部分銅現貨移出LME注冊倉庫”。 隨著美元貶值效應“發酵”與銅庫存量持續回落,眾多投資基金與手握銅現貨的投資機構均成為炒高倫敦LME3個月期銅價格的幕后推手。 何況,囤銅機構的致富傳聞,已然成為期貨市場的熱門話題。 一位倫敦期貨經紀商告訴記者:“一些手擁隱性現貨銅的投資機構,盈利幅度可能超過70%,他們基本在去年銅價不到4000美元時就收購銅現貨,直接藏在倫敦周邊倉庫,待漲而沽。” “畢竟銅礦開采難度正在增加,一旦銅產量增幅跟不上銅需求增加幅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