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黃金”本位或可取代美元本位 |
》締約方第三次會議,會議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所有簽約國都將遵守承諾并把本國的經濟發展和經濟總量與碳氣體排放牢牢地鎖定在了一起。因此,碳排放指標就變成了一種稀缺資源,必然具有稀缺性。
第二,碳排放量指標的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全世界已有18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這意味著簽約的186個國家即全世界90%以上的國家都認可二氧化碳排放量這個指標。同時,《京都議定書》創造性地提出了“各個國家可以互相購買排放指標”,規定了一種獨特的貿易——如果一國的排放量低于條約規定的標準,則可將剩余額度賣給完不成規定義務的國家,以沖抵后者的減排義務。這從法律上認可了“碳排放量”成為了一種“國際商品”,其普遍的可接受性不言而喻。 第三,碳排放量指標的具有可計量性。可計量性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碳排放量的計算,二是碳排放指標總額的界定。前者利用現有的科學技術手段已經可以比較準確地計算。后者的基本參照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方法是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所設定的二氧化碳排放減量的標準,通過碳排放量與大氣氣溫之間的變化系數進行計算,可以得出全球每年或者一定時期可以排放到大氣中的碳氣體的總量指標。第二種方法是根據目前大氣中碳氣體的容量與大氣可以承載的最大碳氣體容量之間的差,按照歷年大氣中碳氣體的減排結構,把碳氣體排放量分配到每一個年份。 綜上所述,“碳金”本位幣同時具備成為國際貨幣的三個特性:稀缺性、普遍的可接受性以及可計量性,具備超主權特性,符合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潮流,具備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