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洲熱錢看中國泡沫 |
模6千億元的3倍。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公共債務占GDP的比重將達到58%,消費債務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9%,企業債務占GDP的比重將達到128%。預計中國債務占GDP比重年底將超200%。 當這些數據擺在面前,我們都不在乎的時候,市場反而會找出更多的理由來說明其中國的特殊性和無所謂的邏輯。比如我們把中國的債務跟美國比,跟日本比,甚至跟意大利等比較。其實投資者此時所擔心的,不也是美國等的債務問題嗎? 資金停留在亞洲的時間取決于歐美市場的恢復情況,也取決于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以及中國經濟的具體走向。如果按照美國財政懸崖談判的推進時間,最終解決這一問題所帶來的落地消息已指日可待。美聯儲已表示出更多的意愿,預計在2013年依然保持其寬松政策,增大購買各類債券的力度(每月購買額度或增加至850億美元)。 資本最懂得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道理,美國財政懸崖和債務上限談判的結束,將預示著美國新一輪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吸引力提升的開始(時間預計在明年2月份左右)。相比在亞洲承受的政府管制和調控,以及并不亞于發達國家的債務風險系數的提升帶來的風險,流動資本還是更愿意選擇美國這個相對自由及免疫能力較強的資本市場。 涌入亞洲的資金在人民幣升值力度放緩,各政府金融市場干預力度加大的情況下,擇機撤離并不是沒有可能。那將給已經脆弱的亞洲增長造成較大的壓力。跟越南一樣,將促使其房地產市場和金融系統的崩盤危機。 但從長遠來看,主權債務不僅是發達國家面臨的問題,同樣也是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所面臨的問題。由于美元流動資金的全球性積累,像幽靈一樣流動著的這部分資金將因對主權債務等的擔憂而降低對其全球性債券市場的配置。股票市場也存在通脹和公司債務問題帶來的一系列不確定性風險。預計,更多的“熱錢”除了徘徊于國際外匯市場的炒作之外,進入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市場的意愿會增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