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洲熱錢看中國泡沫 |
位買入約2000萬美元。 由于資本管制及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影響,熱錢并沒有大規模進入中國內陸。中國股票、房地產等市場在本輪人民幣升值期間沒有明顯的走高,股市方面反而一跌再跌。 近日《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稱,過去的一年里約2250億美元的資金流出中國。商務部2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10月FDI連續5個月負增長,在全球經濟復蘇不明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預期下,熱錢加速退潮,連續7個月流出中國。這再次說明目前涌入亞洲市場的資金以所謂的熱錢為主,這些資金最關心的是資本流動的順暢,而非實體經濟領域的吸引力,其特點是貪、準、快。 進入亞洲的熱錢對資本流動較快的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影響或許更短暫一些,因為這些市場金融系統的抗風險能力和解決危機的效率較高。而對于以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為主,金融市場并不發達的亞洲國家,其根基性的傷害已經開始顯現。 越南通脹數據飆升至7%以上,經濟增長率已下降至不到4.8%,而過去很長時間里其增長都保持在了7%以上。有報道顯示,越南河內的B級寫字樓的租金最近3年下跌了39%,寫字樓出租率今年跌破了80%。越南房地產貸款占GDP10%,銀行壞賬逐日遞增至官方公布的6.6%,而評級機構惠譽國際認為這個數字僅僅是真實壞賬的1/3。 缺少未來實體投資的越南跟熱錢大量涌入的香港、新加坡等形成了鮮明對比。香港恒生指數連續三個月保持上漲,三個月漲幅已達16%。香港二手房市場甚至出現了八周連漲的情況。而越南不得不采取貨幣貶值的辦法繼續解決投資與增長的問題,其國家和金融機構在房地產市場的擴張所導致的泡沫已無需外力作用而自行破裂。 與越南相比,中國大陸有很多與其相似的地方。雖然唱衰中國經濟的言論屢屢失敗,但有一些數據可以關注,滬指半年來下跌幅度達20%。除了崩盤,很難再用另一個詞來形容這種下跌。在美國諸多大學教金融的教授嘴里,經常會說到一句話:如果你要研究一個國家是否運轉良好,不需要研究他的制度、時事政策,看他整體的股指就可以了,指數就反應了一切運行狀態。 中國房地產業吸收的總貸款規模占中國GDP的比例已達30%,在房地產市場沒有崩盤之前,這一數據還沒有對中國的金融系統和實體經濟形成壓力,而事實上在中國就業能力最強的溫州和政府政策支持最好的海南,房價已面臨崩盤。 中國投資占GDP的比例依然保持在50%左右,但經濟增速已下降至8%以下。來自渣打的數據顯示,今年企業債券發行規模預計將達到1.9萬億元,為2011年發債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