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掛鉤類理財產品成色欠佳 收益不及實物投資 |
發布日期:10-10-15 09:01:14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 |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可謂名副其實的“黃金周”,國際金價一度站上1360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然而,在金價節節攀升的大行情下,國內各銀行發行的黃金掛鉤類理財產品表現卻黯然失色。數據顯示,自年初以來金價大漲超兩成,而銀行發行的黃金掛鉤類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最高者不足12%。 銀行發行不起勁預期收益率多為4%至6% Wind統計顯示,2009年6月28日至今,國內中外資銀行共發行了32款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從發行時間上看,在32款產品中29款產品都于今年6月中旬前發行,當時金價位于1044-1261美元/盎司的區間內寬幅震蕩盤整。但這些黃金掛鉤類產品預期年化收益上限為12%,遠低于同期投資實物金的收益率。其中,僅恒生銀行和法興銀行 兩家 外資 行產 品的 預期 最高 年化 收益 率為12%,其他年化收益率不超過9%,大多集中在4%至6%的區間。 以農行(601288)發行的2010年第1期“‘金鑰匙匯利豐’黃金掛鉤B款”理財產品為例,產品設計說明書顯示,從產品起息日至到期日間,倘若金價曾高于或等于262.38元/克的上限,投資者可獲3%年化收益率;金價曾低于或等于214.94元/克的下限,則獲得0.36%年化收益率。倘若黃金報價從未低于或等于金價下限,同時未高于或等于金價上限時,投資者可獲得的年化收益率為:產品年化收益率=14%×(期末金價-期初金價)/期初金價+2.4%。由于此后黃金價格突破了上述理財產品上限,該款理財產品最終提前鎖定了3%的最高年化收益率。 未必賺錢已到期產品表現均差強人意 事實上,隨著近期金價走勢的一路高歌,除了傳統的實物金、紙黃金外,不少投資者將目光轉向了黃金掛鉤類理財產品,認為其實現預期收益并無太多懸念。但事實并非如此。普益財富的統計顯示,2010年初至今,黃金掛鉤類產品共發行了20款,其中已到期的3款產品表現均差強人意:中國銀行(601988,股吧)的匯聚寶澳元金上加金和美元金上加金產品僅獲1%和0.2%的預期最低收益率,農業銀行(601288)的2010年第1期匯利豐黃金掛鉤產品到期獲得最高預期收益率也僅為3%。 專家介紹,金價大漲則黃金理財品必賺的想法其實是一個誤區。其實,銀行的黃金類理財產品多屬結構性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的最大特點是,根據市場走勢設定一個漲跌區間,達到一定幅度標準,才能實現收益。對于黃金掛鉤類理財產品來說,會為黃金價格設定一個幅度,不低于或不高于某個價格,投資者才能獲得一定收益。也就是說,銀行在設計黃金理財產品時其實已經將收益固化在一定的區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