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或能獨善其身 |
除了下跌,還是下跌! 大宗商品數據監測機構生意社提供的數據顯示,9月29日,銅現貨價格每噸下跌3000元至52971元,跌幅超5%,創今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而這只是兩周以來有色金屬價格暴跌的一個縮影,據測算,銅、鋁、鉛、鋅、金、銀等有色金屬價格近兩周跌幅從4%到23%不等,呈現出全線下跌的態勢。 雖然仍有樂觀的看法,但悲觀者認為,有色金屬的價格下跌也許才剛剛開始,持續的時間預計長達6-9個月。就像上漲時不知道頂在哪里一樣,下跌時市場也不會知道底在哪里。二季度末A股74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的存貨價值高達1415.64億元,由于三季度庫存在此基礎上繼續增加,投資者應警惕價格下跌導致的業績挫傷。 尋找下跌元兇 有色金屬價格下跌的導火索是美聯儲決定實施以OT2(扭轉操作)為主的新一輪刺激政策。 當地時間9月21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結束了為期2天的9月議息會議。會議結果顯示,美聯儲依然沒有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的明顯跡象,而是推出了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美聯儲推出QE3的希望落空,使得市場情緒受到一定挫傷,當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49%,標普500指數下跌2.94%,NASDAQ指數下跌2.01%,有色金屬市場也是哀鴻一片,首先開始下跌的是有色金屬期貨,很快下跌之勢就蔓延到了現貨市場。 有券商分析師稱,綜合考慮QE2的實施效果、目前的失業和通脹等指標以及對QE3出臺政策效果的估計,今年QE3出臺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年內推出QE3,在量上也可能較難符合市場的預期。除了美聯儲推出QE3的預期落空,歐債危機影響超預期、中國PMI持續低于50等因素也顯示出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大,有色金屬的未來需求走勢變得不明朗。 安泰科首席專家馮君從表示,這幾年有色金屬的市場需求增長的重要動力是中國,一旦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對有色金屬的需求增速放慢,對市場將會形成比較大的沖擊,預計本輪下跌將持續到明年上半年,未來2-3年有色金屬的行情都不會太好。 從短期看,市場心理正變得脆弱和謹慎。生意社分析師范艷霞表示,由于外圍環境不確定,企業表現得更為謹慎,規避風險成主流,很多下游廠家長假不敢備貨,接貨的都是因為存在剛性需求。投機抄底者也偃旗息鼓,以銅為例,在行情下滑之初,很多商家預期后市會反彈,紛紛抄底,結果現在紛紛被套。 需求萎縮的同時,供給壓力卻越來越大。銀河證券分析師表示,金融危機之后的低利率政策導致大量的金屬庫存被固化,沒有進入到市場,參與實際供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