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央行留下2大懸念、2大信號 本周且看數據撥云見日 |
首當其沖的將是歐元區和日本的通脹數據。在當前環境下,通脹數據可以說是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健康晴雨表,同時也是市場預期各國央行今年年底之前政策走向的重要標尺。 而其中,歐洲方面CPI的表現可能受關注程度會更高(周五公布)。目前市場預期歐元區通脹水平有可能繼續走弱,這意味著歐元區經濟更加接近通縮而不是復蘇。如果通脹數據高于預期,很可能被視作歐元區經濟較為健康而無需采取負利率刺激措施的信號,這或將支撐歐元兌美元走強;反之低于預期將被視作歐元區經濟依舊未能擺脫衰退的信號,市場將預期未來歐元央行或有更多的寬松措施出臺。 該分析師還指出,本周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是英國第三季度GDP數據(周三公布),過去兩個月英國的宏觀經濟數據相當的令人鼓舞,是英鎊走高的主要推動因素。如果本周公布的GDP數據好于預期,預計英鎊兌美元匯價有上試一年來高點1.6380的可能性;而如果數據不及預期,預計對匯價產生的負面影響也是短期的,可能引發英鎊兌美元匯價高位承壓回調,但預計這只會引起部分多頭平倉,而不會引起匯價根本上的反轉。 當然,就市場最為關心的美國數據方面而言,本周多數數據的影響力相對均衡,不過其中也不乏特別值得留意的。美國咨商會將于北京時間11月26日 23:00公布美國11月咨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此前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連跌二個月,10月份的數據更是創今年4月以來新低,遠差于市場預期降,數據反映美國消費者看淡前景。目前,11月消費者信心數據預期較上月有所回升。投資者可以留意美國11月咨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能否扭轉連跌局面。 另外美國商務部將于北京時間11月27日21:30公布美國10月耐用品訂單月率,9月數據上升0.5%,目前預計下降1.5%。經濟數據向好是美聯儲未來縮減QE的必要條件,若美國10月耐用品訂單月率大幅低于預期,短期將會打壓美元指數,從而利好黃金。 |